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海底管道缺陷内检测器:油气命脉里的“机器医生”

海底管道缺陷内检测器:油气命脉里的“机器医生”

2013-11-11 10:08:01 科技日报

输油输气管道堪称经济“命脉”,其安全性直接决定着能源生产效率,更关乎环境保护等社会影响。深埋于地下,缺陷检测要不耽误生产,工程造价昂贵……这些“命脉”尤其是海底输油输气管道缺陷的在线检测,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近期,清华大学油田电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松岭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出“海底油气管道缺陷内检测器”,并在胜利油田获得成功应用,正式宣告这一国内空白被填补。继陆地油气管道缺陷检测设备后,我国科学家再一次打消了国外技术垄断者的高傲。

———管道泄漏教训惨痛———

规模越大风险越高

我国有超过5000公里长的海底输油输气管道,在钻井平台与平台间、平台与陆地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血脉。

黄松岭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底管网规模将会日益扩大”。资料显示,我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246亿吨,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2.9%;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5.79万亿立方米,占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9.0%,这意味着海上石油区域将成为我国石油稳产的重要基地。

“由于海洋气象水文和地质环境条件远比陆地恶劣复杂,因此风险也随之加大。”黄松岭说。

今年7月,泰国海底石油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约5万升原油溢出,严重影响当地捕鱼业并危及海洋生物和珊瑚生存;2008年12月,阿塞拜疆里海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几千吨石油漂浮于海面,带来可怕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惨痛教训,不断提高着业内外对于海底油气管道安全的重视。

———曾经国外技术垄断———

态度高傲收费高昂

“不进行专利申报和学术交流,甚至公司网站上都不展示油气管道缺陷内检测器照片。”国外少数几家掌握此类技术的公司对各个关键技术严格保密,这般“谨小慎微”既是为了全面对外技术封锁,更是为了赚取高额检测费用。

从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管道缺陷在线检测。而我国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有以黄松岭的“油气管道腐蚀缺陷检测器”为代表的此类研究成果出现。在这之前,国外公司对华是技术上绝不合作,只提供检测服务。几千公里的输油管道检测工程,每公里收费动辄数万美元。

“即使转让设备,也是十年前的老技术,而且只给硬件不给软件,每次做工程都要等国外技术人员,国内的人员还不能靠近。”这样的“转让”充其量就是“租赁”。国外公司的高傲来自于技术垄断,而垄断是因为管道缺陷在线检测是世界上公认的难题。

相比较陆地管道的内检测,黄松岭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海底油气管道缺陷检测器”面对的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在其成果出现之前,国外只有两家公司具备海底油气管道的缺陷检测能力。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