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规则重构”下的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2013-11-01 08:41:34 人民政协网   作者: 李彬  

编者按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增长动力减缓与下行压力。究其原因,既有国际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也有自身因素。

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要依赖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资源成本以及对环境破坏的外部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早已难以为继。

今天,当人口红利减弱、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政府主导的高投资带来一系列“后遗症”等种种困难之下,中国经济奇迹该如何续写?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本刊特推出“中国经济新动力”专题报道,希望关注以上问题的读者能得到更多的建议与思路。

继国家统计局发布三季度全国经济运行数据之后,近日,各省统计局也开始相继发布当地经济数据。对于当前的经济运行,国家统计局认为体现了“稳中向好”的特征。

不过,在数据回升的背后,中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对经济贡献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GDP增速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而消费贡献了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则是负贡献。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以来投资和工业的快速增长,仍主要来自于重化工业,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前三季度:全国钢材增长11.7%,水泥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11.3%。

这一现状与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仍然相距甚远。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又在哪里?

现在,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界都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满期待。

经济数据“稳中向好”背后的结构调整难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在此之前的十年间,我国经济几乎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2012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开始逐渐下行,2012年降至7.8%,五年间下降了6.4个百分点。

对这种状况,业界的共识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年秋季报告认为:伴随着外贸红利、人口红利的逐步减弱,中国经济已告别超高速增长期,进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是正常合理的,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在高增长优势不再的形势下,需要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增速再回到两位数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这会严重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应该接受目前中国经济这种增长水平,树立平稳增长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去纠结于经济指标,重要的是去扎扎实实找到新的增长点,培育增长的后劲。”左晓蕾表示。

“经历了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传统的人口红利、‘入世’红利等逐步消弱,我国经济矛盾和风险日益凸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以投资消费失衡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内生增长动力远未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服务业比重长期徘徊在40%左右;资源环境约束全面加大,环境危机因素增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产能过剩呈现全面性、长期性的突出特点。

在迟福林看来,要解决这些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改革,“只有改变政府替代市场,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创新拉动的方向转变。只有把经济的立足点放在13亿消费者身上,才能够改变经济结构,才能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有可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迟福林说。

事实上,从今年3月两会之后,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呈加速之势。两会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放开管制、放开准入、放开市场的政策措施,包括先后取消和下放215项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营改增”税务试点范围,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引导民间投资增长等。而最近的一大改革措施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