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阳能、风能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等特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普及应用,必须以大规模储能技术作支撑,才能保证安全、稳定供电,同时可解决弃光、弃风瓶颈问题。
但是我国储能技术处于大规模发展的前夜,高昂的储能成本,让不少商家望而却步。目前,储能技术已经不单纯是研发的问题,更为迫切的问题是,高昂的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
以张北风光储项目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配置的储能系统可提升10%~20%的风电利用率,每年可增加电费收入约1000万元~2000万元,但仅储能电池每年折旧费就在3000万元以上。相比配置储能系统而言,直接弃风则更为经济。事实上,业内很多人士将发展储能称为 “向里面砸钱”,目前储能装置都处于示范阶段,能够获得收益的很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我国储能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杂、标准缺失、成本高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在此次中关村产业联盟储能沙龙的活动中,业内人士也在呼吁,眼下中国仍缺乏一种“谁来为储能买单”的商业机制,特别是没有出台与日本、美国类似的将储能作为独立产业进行扶持的政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也正在加紧对储能行业的政策研究与路线制定。国家能源局正对储能技术与政策路线图进行研究,将形成在政府指导下的具体规划以及可操作的现实政策,并将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有分析认为,实施配额制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将倒逼储能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