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快速科学地化解国企产能过剩

2013-10-29 14:19:48 企业观察报   作者: 徐奎松  

编者按预定11月份召开的三中全会,即将点亮企业家的创新之梦。从深化改革中,他们或许再次施展智慧,继续挖金。为此,三中全会精神与新政策走向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重要关注点。自本期起,本报将就下一步企业改革与发展热点、重点、难点话题,如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改革、国有资产资本化、企业兼并重组、国企出资人制度与经理人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等,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和研判,敬请读者关注。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受到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从全局和长远来看,遏制矛盾进一步加剧,引导好投资方向,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指导意见》根据行业特点,分别提出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分业实施意见,并确定了当前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8项主要任务:一是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二是全面清理整顿已建成的违规产能,加强规范和准入管理。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能有序退出。四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五是努力开拓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改善需求结构。六是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拓展对外投资合作。七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八是创新政府管理,营造公平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建立长效机制。

为此,就相关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周大地、文宗瑜和钱平凡三位教授。

部分子报告已制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

企业观察报: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指导意见》,传递出什么信号?意义何在?

周大地:据我所知,这次中央决心很大,想真正把严重过剩的产能降下来,重点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的严重矛盾。传递出的信号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化解产能的力度会超越以前的幅度,规模大、力度重。二是为明年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铺路。实际上,化解产能过剩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意义不言而明,说明新一届领导集体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 快速并科学地化解国企产能过剩问题。

文宗瑜:这次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思路对,方向正,决心大。贯穿整个改革开放30多年看,产业结构性调整为什么布局艰难?核心之一就是长期形成的过多产能不能够及时地处置。现在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再无举措,将拖垮整个经济形态的持续发展。所以,祈愿这次化解剩余产能举措,具有釜底抽薪之效。我预计,央企是重点。

企业观察报:周所长,据悉你经常参与发改委的相关政策课题讨论。《指导意见》是不是一份总报告?还有子报告吗?涉及多少产业?预计都在什么时候出台?

周大地:《指导意见》是一份总报告,是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等部门参与完成的。部分子报告也已经形成,处于最后定夺环节,我见过几份领导的批示报告。涉及的领域包括了产能过剩的所有产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是首当其冲。子报告的发布,我预计很快,11月三中全会后就会出来。但是,不会在同一时间全部出来,不是一刀切,是成熟一个发布一个。工信部负责制造业领域的子报告,发改委全面负责。

企业观察报:你如何评估《指导意见》的实施?

周大地:化解产能过剩是很棘手的问题。如果不棘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早就步入成熟时代。现在,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具体的、不同的治理办法,制定相关文件,因为每个产业情况差距很大,各有各的特点。

我的看法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化解产能过剩肯定不能像原来靠行政手段、行政管束的办法了,必须靠市场的力量来推进。行政手段越多、越大,反复性就越高、越乱,进入产能化解收缩—产能膨胀放大—再化解—再膨胀的恶性循环过程。

央企已失去扩张能力

财政部财科所国企研究室主任文宗瑜

企业观察报:《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化解产能,央企先行。文主任长期跟踪央企的研究,你怎么看?

文宗瑜:《指导意见》中,倡导央企先化解产能,我非常赞同,因为抓住了关键环节。但是,要化解央企产能,首先必须厘清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央企对外兼并扩张阶段已经过去了。主要集中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是密集发力时期。主要采取的是三方面的扩张:一方面是央、地对接,主要是央企与地方国企对接。像河南、湖北等地区的地方国企直接划拨给央企,其目的是希望央企到这些地方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对央企而言,又增加了一块资产,可以做大,体现了央企的规模优势。

二是央企的无边界扩张。主要进入那些谁也不管或管不住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业、服务业的金融领域等。很多央企都参与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放心保)业的业务流程,理财产品的开发序列等。还有包括电影、电视和新闻媒体。

三是央企快速进入一些新型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

四是央企在海外的扩张。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收购了相当多石油资源。

问题是,央企的扩张,世人只见到了企业规模的放大;却不知,由于大幅度地扩张,背上了沉重的资产包袱。

因此,现在央企想继续扩张,已经失去能力。首先是如何化解这些年肩上背负的沉重资产包袱。央企大多数集中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像钢铁产业、船舶制造业、电解铝产业、氧化铝行业,有色金属行业、五矿产业、重型机械制造业、汽车等领域,无所不在。

拿汽车来说,这些年新能源汽车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相反是过剩的。目前,库存量已经超过2300多万台。一汽、二汽、长安汽车(中国兵器集团控股)、江淮汽车等企业均涉足其中。还有煤炭业、电力业。电力总装配量是10万千瓦时,但2013年的总用量不会超越5.2万千瓦时,过剩率是100%。还有平板玻璃。所以,央企所处的行业,大多数是产能过剩行业。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国企,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