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许多传统产业与“产能过剩”一词纠缠不清。但是,让人费解的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什么?
也许,正是国家与各地政府用力过度的支持政策出现了问题。从设备制造到企业发电,政府支持的身影在新能源产业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政府制造”的产业。
从新贵到过剩
“在中国东南部的新余市外,一栋原本为170家企业兴建的庞大办公楼内,如今只剩下5家太阳能设备供应商。政府当年统治全球太阳能行业的宏伟计划,如今只剩下上锁的大门和空旷的办公室。”9月,这则来自彭博通讯社的报道经《环球时报》转载后引起巨大反响。
“新能源科技城”是这座江西小城近几年引以为傲的城市标签,可如今,这座城市正在经受来自这个产业的严峻考验。
据了解,新余光伏交易市场于去年开业,是中国首家,短短一年,却已沦为“鬼城”。国际市场行业不景气让产能过剩问题无可回避。
上述彭博通讯社的这则报道还指出“新余的故事正在全中国上演”,应该说,这样的说法不算夸大其词。
事实上,除了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设备制造商,位居产业链下游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同样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甚至即使是国家特许权示范项目也不例外。
7月下旬,甘肃的天气已经微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见到了中广核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凉爽的天气并未让这位负责人心情变好,并网受限,发电场“有劲使不出”让他头疼不已。
这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身为特权项目,在建设之初与地方电网的确有所发电力全部并网的口头保证,但随着当地光伏装机容量急剧增加,并网问题日益激化,这个保证变成了空头支票。
“现在是整个敦煌地区的光伏企业统统限量并网,各家企业只能并网50%的电力,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位负责人说,这个办法已经从今年5月就开始实施了。
来自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甘肃省并网光伏电站50座,总装机容量86.35万千瓦,仅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85%!
8月,《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甘肃省酒泉、玉门、瓜州、敦煌等地走访了众多风电场和光伏发电厂。微风中,排排风机缓缓旋转,阳光下,片片太阳能电池板闪耀光芒。但是,由于电力输送通道的严重制约,如果按照满负荷发电能力折算,将近一半的风机在空转,将近一半的电池板在白晒太阳。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新能源行业的众多企业已经尝尽了从新贵到过剩的苦涩滋味。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
国家政策“太给力”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曾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改革开放30年,我国能源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居世界第一,如果不抓紧进行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能源革命,我国的能源出路和回旋的余地很小很小。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对光伏电站根据光资源优劣实行三类地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9元/度、0.95元/度和1元/度;分布式光伏补贴为0.42元/度。
这个《通知》让业内人士稍稍有些吃惊。因为,此次公布的电价标准高于市场预期,也明显高于3月份征求意见稿的水平。兴业证券对此解读为,这意味着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得到明确,标志着国内光伏市场的正式大规模启动。
7月份,《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将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对比之前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中2100万千瓦的目标,有了极大幅度的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光伏行业的各种规划、支持政策相当密集。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九、十月份,针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就多达6个。
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00 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1000 个新能源示范园区;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
9月27日,国家开发银行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重点确保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
10月16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
10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利用太阳能;
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布《做好分布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的工作意见》,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而且单个并网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将免费提供接入服务,并且全额收购这些项目富余的电量。
与光伏行业的情形类似,在风电领域,各种规划以及政策支持同样给力。密集的支持政策发布频率将国家不遗余力发展新能源的决心显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