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独立思潮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当时的石油危机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使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全面衰退。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危机过后,西方许多国家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争取能源独立,并考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开启了绿色能源新时代。
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高污染性,与未来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及国际社会发展绿色能源理念相悖,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了许多国家实现能源独立的途径。
美国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能源独立后,法国、德国、英国、印度、以色列等国家也纷纷将实现能源独立作为能源发展目标。
比较而言,美国和丹麦成效显著,主要能源已实现自足并可以出口,其他国家均制定了明确的能源独立规划,规划实现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均立足于自身能源禀赋。
目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着能源效率偏低、电气化水平低而能耗高、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有限、石油发展未来面临较高国际风险等问题。上述问题解决后,我国可达到能源持久性的自给自足,实现能源独立。
能源独立规划主要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同时,优化当前能源结构、解决能源资源 逆向分布问题。
我国实现能源独立应坚持依靠我国自身能源禀赋自主发展为主、寻求国外能源合作为辅的原则。笔者认为,我国实现能源独立,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通过寻求石油替代产品实现我国石油自足。我国石油主要用于交通,如果能解决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问题,我国就可以实现石油独立。为此,可通过发展和普及电气化铁路、电动汽车或者天然气汽车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尤其是加快页岩气的发展。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估计,我国的页岩气储量足够我国使用300多年。
二是通过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结构,这将有望实现能源消费零增长或小幅增长。日本和丹麦通过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GDP分别增长了100%和75%,能源消费增长却基本为零。我国目前高耗能的重工业占比过高,应鼓励使用先进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增加经济附加值,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可以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服务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应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力推进低碳能源发展。由于我国能源富集地远离能源消费地,需要发展分布式能源,特高压输电及能源互联网,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通过发展分布式能源实现就地、充分利用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未来实现家庭、小型工厂及一般单位普及微型电厂发电,基本解决用电自足。
四是通过特高压将资源富集地的电能输送到能源消费中心,解决我国能源富集地与消费地的逆向分布问题,满足高耗电地区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
五是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实现国内外能源的优化利用。应该以特高压为主要架构,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地并入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瞬间调配,并延伸至周边资源丰富国家,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优化配置。
六是深化发展新能源。我国新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足以支撑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应尽快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是强化国际能源合作,实现我国能源综合效益最大化。我国周围国家资源丰富,有资源引进的地理优势,与多个国家开展能源技术交流和能源合作,可实现能源互补、降低成本、综合效益最优等目标。
(作者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