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在于经济发展与资源尤其是能源支持系统的不协调,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共同的根源则在于能源消耗过度。通过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适度提高能源的价格,就可能缓解当前经济、能源、环境三者失衡的矛盾,能源的价格变动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整个价格体系出现调整,使得社会资源逐步向低能耗部门倾斜。能源价格改革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有效调节能源供给与消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供需关系的波动是经常的,为了避免能源供需关系失衡对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必须要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利用能源价格引导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由于目前能源价格扭曲和缺少弹性,放大了社会对能源产品的需求,价格基本上没有起到调节供需、促进节能的功效,必须尽快改革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消除能源价格扭曲,使能源价格与市场接轨,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能源价改的目的不是让价格上涨,而是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平衡供求,促进资源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现有资源的替代品的开发能力。
促进能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
有效开发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利用是节约能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于减少能源消耗。能源效率低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总能源效率为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单位GDP 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倍以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源价格太低,无形之中在鼓励人们过度使用能源。在改革之后,能源的价格将逐渐反映出市场的稀缺度,这一现象将随之缓解。世界银行针对中国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使用量的降低,超过一半以上归功于价格调整的结果。
促进替代能源发展
目前,中国的能源主要是依靠煤炭、石油、天然气来提供。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一是会使得企业热心于提高节能技术,二是会使得过去开发成本较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也将逐渐变得有利可图,展现良好的市场前景,从而刺激企业加大这方面技术开发的投入。
抑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从理论上讲,影响能耗的长期因素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价格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主要在于结构性,即能源价格的上升对大部分产业形成成本冲击,这种成本冲击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处于上下游不同行业的竞争格局和需求供给格局的不同,造成成本在上下游环节之间传递不畅,从而改变了不同产业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但这种成本的冲击会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合约的增加,加快了企业之间各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提高了产业之间的组织水平。其二,成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产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具有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可能会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在产业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改善产业内部的组织形式。能源价格的上升将对高耗能行业尤其是行业内中小企业产生较大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