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北漂一族小刘接到妈妈电话,叮嘱他看房千万要关注有没有天然气管道。
刘妈妈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像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白天总有接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跟厨房打交道。2005年,他们全家搬进敞亮的新居,她也有幸成为当地第一批天然气使用者。对于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经历过烧柴、烧蜂窝煤、扛液化气罐生活的刘妈妈来说,天然气很“神奇”。
如今和刘妈妈一样,将天然气列为置业“标配”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
10年前,全国城市居民规模使用天然气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首都北京和川渝地区。除此以外,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不仅没有使用过天然气,而且对此很少听说。
天然气成为生活必需品,西气东输工程功不可没。2003年10月16日,西气东输投产通气后半个月,正式向第一个城市用户郑州市供气。西气东输让黄河流域居民开始接受来自千里之外、千米之下的福气恩泽。随后,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越来越多的中东部地区居民,受益于西气东输输送的天然气。
西气东输输送的物理介质,使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化学变化。从燃气灶到燃气热水器,从冬日取暖的壁挂炉到夏日制冷的空调,从置换的LNG公交车到改装的CNG出租车和私家车……无处不在的天然气,以其便利性重构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顺应天然气的便民属性,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天然气在民用领域的政策给予倾斜,使得西气东输等供气工程成了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下游市场已经覆盖到10余省市区的110多座城市,4亿人口从中受益,享用着西气东输管线输送的天然气。
如果说西气东输一线开启了城市大规模用气时代,那么西气东输二线则在扩大城市用气范围的基础上,让气化的变革从城市蔓延到县城和乡镇。早在2009年,江苏省在与中国石油签署合作协议时,就提出要更充分地利用西气东输天然气,率先在全国实现“市市通气、县县通气、镇镇通气、村村通气”。
总长9000公里的西二线有一干八支的主脉络,在江西境内的一干线两支线,呈十字形分布。总长1000多公里的管网,涵盖除景德镇市以外的所有设区市,以及超过1/3数量的县市区。
位于蒲庙镇良勇村的南宁末站内,涂成黄色和红色的管网静静排列在地面上。2012年12月30日下午,就是在这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正式进入南宁。根据规划,到2015年前,在整个西气东输管线末端的广西也将实现县县通气。
天然气已经成为市场争抢的香饽饽。再回想10年前,西气东输市场开拓之难,南京港华燃气公司董事长徐林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他至今记得,西气东输的员工“斜挎着小包,坐着公交车来公司推销天然气”的场景。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天然气乏人问津,甚至主动送上门来也不用。这种境况在西气东输一线通气一两年后迅速“反转”,各地不乏“争气”的现象。由于需求迅速增加,个别地方还闹起季节性“气荒”。
10年时间,西气东输提升了人们对天然气的认识,也推动了天然气在国内的大发展。因西气东输,我国天然气利用驶入快车道。
地下延伸的西气东输管道为证。为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西气东输一线启动增输工程,供气能力从120亿立方米增加到17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首次引入境外管道气,每年可向国内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的西气东输三线将同时利用境外气和新疆煤制气,西气东输四线、五线也已进入规划。
随着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建成和国内天然气管网的完善,到2050年,我国县级以上城市中,将有65%的城市用上天然气。
自古以来,“有福气”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如今,这“福气”可看可感,正真真切切地奔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