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疆电驶上“高速路” 跃升能源产业链

疆电驶上“高速路” 跃升能源产业链

2013-10-17 08:35:52 国家电网报

备受关注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新疆段工程率先通过公司组织的验收,具备带电投运条件。很快,这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实现低端双极投运。这条“点对点”的直流输电工程的年底投运,对接新疆电力外送供需双方,为电力外送提供了市场保障,改变了“疆电外送”完全依托西北电网的传统模式。届时,新疆的风电、光电、火电,有望走上特高压电力高速公路,直奔2000多千米的中原大地。

两地政企合力

共推“疆电外送”新发展

哈郑特高压投运后,新疆外送电能力将提升400%,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虽然教科书上始终都在说中国地大物博。但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并不平衡。重要的煤电和水电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800~3000千米。因此,客观决定了中国能源和电力发展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之路。

对于新疆来说,更是如此。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发展输电,实现新疆煤电和风电联合开发、整体外送”这一战略构想。2010年11月,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新疆电力资源第一次跨越天山,走进了内地。

生活在哈密的维吾尔族姑娘热依汗古丽并不懂得复杂的经济学,但她是产煤地长大的孩子,父亲是一位运煤货车司机,长年奔波跑长途。她知道父亲干这行的苦累,也知道运煤赚不到什么钱。“一吨煤的利润还换不来一盘拌面。”但煤是当地的富集资源,长期以来,把煤卖出去是资源利用唯一的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高度关注这个问题。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新疆的提案中特别强调了“疆电外送”的迫切意愿。2012年,这一提案得到了落实。当年5月13日,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该工程就是为了把哈密丰富的能源资源变成电力,送到遥远的中原大地。热依汗古丽也在家门口看到了一种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新的可能—把煤变成电。她说:“那运出去可就方便多了。”

热依汗古丽不知道,与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同时开工的还有一个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这条线路已于2013年6月建成投运,开始向青海正式送电。这两项工程就能给她的家乡直接拉动投资3000亿元,带来数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不久的将来,她的父辈和朋友们,或许可以不用选择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地跑长途运煤了。

送电的愿望迫切,盼电的愿望同样迫切。

在哈密以东2260千米外的河南,对于这个能够帮助自己走出资源困境的特高压工程也是一路“绿灯”、鼎力支持。2013年1月21日,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积极做好“疆电入豫”等能源输入工作,力争建成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争取按照“输电输煤并举”的原则,扩大与新疆在煤气资源开发和送出端配套电厂建设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现在,新、豫两地的期盼就将化为现实。今年年底,新疆首条特高压工程将建成投运。届时,“疆电外送”能力将由200万千瓦增至1000万千瓦,年输电量将由170亿千瓦时增至650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换标准煤3100万吨。这可为新疆本地带来3万个就业岗位、创造近60亿元的新增经济总量,拉动GDP近1个百分点。

借助特高压之力,新疆从能源产业的低附加值的原料供给方,跃升为整个链条中附加值最高的能源生产与配送方。

“点对点”外送电

优化哈密工业格局

火、风、光电打捆外送,仅一座火电厂就可为当地每年带来税收2亿元

“如果说750千伏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第一、二通道,历史性地撬动了"疆电外送"。那么,建设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则革新了"疆电外送"依赖西北电网的传统模式。”哈密地区发改委副主任赵宪刚说,“这种点对点的输电方式,直接连通供需双方,体现了新疆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发展思路。”

据介绍,哈密地区围绕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规划了3座装机容量2×66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座装机容量2×66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预计年产值13亿元、税收2亿元,带动330人就业。

"疆电外送"系列工程正在改变优化哈密地区工业格局。”赵宪刚介绍,根据将火、风、光电打捆外送的要求,哈密地区风电、光电配套装机容量将在1000万千瓦以上,带动哈密地区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并快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受益“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当地百姓生活也因此逐步发生改变。

神华国能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电厂灰库值班室组长海尼莎·依不拉音,也感受到了“疆电外送”工程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如果不是“疆电外送”工程带来配套火电厂建设,她现在还没有工作,闲在家里。今年,海尼莎·依不拉音靠工资和贷款,在哈密市区买了一套66平方米的二手房。她说:“我和老公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生活完全有了保障。”

“疆电外送”战略部署把火、风、光电打捆外送,提高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这对于煤炭、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的哈密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一个综合能源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哈密市抢抓机遇、招商引资,金风、海装、北车、华锐等国内外技术顶尖的风电设备企业落户哈密广东工业园区。哈密市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年有效发电小时数达1600小时,累计并网电量7万千瓦时。

哈密天润风电有限公司正在烟墩风区建设20万千瓦风电场。该公司工程部专工陈雨说:“我们就是冲着"疆电外送"来的,相比依托西北电网售电的方式,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更有市场保障。”

同时,为哈密天润生产风机塔桶的新疆北车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也落户哈密市,并积极拓展业务范围,试生产煤电项目所需的煤机矿机标准配件。

“可以说,"疆电外送"工程让哈密地区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未来将会逐步多元、逐步壮大,正改变并优化着哈密地区工业格局,将成为哈密地区"十二五"末新的经济增长点。”站在哈密换流站里,赵宪刚意气风发地指着前方说道。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放眼远眺,在夕阳映照下,电气设备、线路铁塔泛着银光,铁塔间的导线锃亮,一条“银龙”正绵延飞向遥远的东方……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疆电外送,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