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此次作出适当的让步并认可国际民航组织的决定,让其碳排放市场机制能够得到推广和认可,对于欧盟来说更为实在。
图片来源:westtimes.com
从2012年年初争议至今的欧盟航空碳税,近日终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全体会议上被否决。
在中国航空公司看来,这项“严重不合理”的机制尽管打着“降低碳排放”的旗号,但本质上却是为实现欧盟碳排放系统(ETS)对航空业的管制,并借此提升欧洲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就在此次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否决欧盟航空碳税的同时,还批准制定了一项旨在减少全球航空业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据悉,这项新机制要求全球各家航空公司为航班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具体方案定于2016年出台,2020年开始实施。
在这场牵动全球“天空”的博弈中,究竟未来碳排放市场会走向何方?
多边机制的胜利
2012年1月1日,国际航空业被欧盟单独纳入ETS,今后所有进出欧盟空域的航班均需额外支付一笔航空碳税。数据显示,按照欧盟的要求,中国航空公司在2012年将为此多付出8亿元。
在当时欧盟的方案中,整体碳排放配额将以2004年至2006年的年平均排放量为基数,今后逐年减少,至2014年配额上限将减至初始基数的95%,而这也是欧盟推出航空碳税始终所标榜的“节能环保”底气之所在。
如预想的一样,欧盟的航空碳税一经推出便遭到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反对。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2012年11月12日欧盟委员会表示,在2013年秋季前将暂缓向非欧盟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希望届时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代表大会能够就解决这一问题达成协议。
但是,在灰头土脸主动找台阶下后,欧盟期盼的航空碳税并没有如愿获得通过。
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欧盟单边征收碳税行为损害了其他非欧盟国家的权益,没有考虑到各国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利于国际航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被否定是可以预料到的结果。
“而且,全球的大气污染是流动的,在任意地区造成的污染也会进入到其他地区,以区域设定碳税征收范畴是不合理的。”高博轩说。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陈杰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本次大会决议还提出,明确否决了欧盟单边的碳税行动,这首先表明了任何地区的单边政策都不会获得认可和成功,多变谈判的机制被确定为基本准则,这次会议无疑是航空领域多边机制的胜利。
高博轩说:“多边机制能够更顾全各方利益,避免一方独赢。”
艰难博弈
尽管欧盟航空碳税并未获得通过,但是欧盟对新机制的制定仍表现出积极态度。
欧盟轮值主席国立陶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阿里扬达斯·斯柳帕斯表示:“这份决议令我们可以就全球碳排放市场机制展开谈判,这是最大的成果。”
为何欧盟在航空碳税被否决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如此积极的态度?
究其原因在于,欧盟提出的单边航空碳税政策自提出之日起就广受争议,而且受到了各国的反对和抗议,因此其单边政策并没有推行的空间和土壤。而作为航空碳排放机制的制定方,实质上欧盟由于其高度发达的航空产业和先进的减排技术,处于产业的有利地位。
陈杰说:“欧盟作为非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此次作出适当的让步并认可国际民航组织的决定,让其碳排放市场机制能够得到推广和广泛认可,对于欧盟来说更为实在。”
高博轩也指出:“虽然欧盟提倡的航空碳税被否决,但是出发点也是为了减少碳排放。欧盟一贯在减少碳排放领域表现积极,尽管目前欧盟碳交易市场大不如前,但在减排领域作出重大创新也是值得肯定的。”
可见,此次欧盟就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制定碳排放市场机制表示赞赏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如何在2016年达成符合多边机制的新协定,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拉锯与博弈战。
从目前的情况看,发展中国家在航空碳排放机制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航空需求增长较快,而资金技术实力有限,碳排放将会对其发展造成限制。因此,在达成各方都能接受新市场机制时,需要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兼顾公平。
陈杰指出,如何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将会在今后的谈判中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高博轩也认为:“毕竟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尤其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正处于国际航空业初级阶段,如果过多的压力会抑制国际航线的需求,因此在设置新市场机制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多给予支持。”
如何抢占先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不管最后制定何种碳市场机制,对中国的航空公司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航空碳排放全球谈判是新一轮利益博弈的开始,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减排节能技术相对落后,但航空活动发展迅速。因此,如何在这场博弈战中抢占先机显得尤为重要。
陈杰指出,如果中国航空公司被航空碳排放的限制过于严厉,对正快速发展的航空事业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
因此,中国如何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积极介入全球航空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多边谈判,明确“共同”责任的同时坚持“区别”的对待,以赢得时间练好“内功”是目前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目前,谈论已久的中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七省市之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于2013年6月正式开幕,成为全国第一个开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所。
高博轩指出,为防止陷入被动局面,我国要努力完善本国的碳排放市场机制,通过地面其他行业减排弥补航空业碳需求,通过自我消化碳排放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