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巴经济走廊 开辟能源捷径

2013-10-12 15:53:58 中国节能服务网   作者: 刘真真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等影响下,如何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局日前发布的一份能源报告称,由于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今后3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大幅增长56%。

这份题为《2013年国际能源展望》的报告说,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消费增长最快,它们均将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但是,全球能源消费仍将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在现行能源政策下,到2040年,全球与能源消费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50亿吨,与2010年相比增加46%。

“马六甲”之忧虑

7月5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订了八组合作协议,“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协议成为了重点。随后,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发表了《关于新时期深化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共同展望》。《展望》中明确提出,为推动制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双方同意成立中国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远景规划联合合作委员会。至此,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正式启动。

实际上,中国多年以来在能源方面存在“马六甲困局”,使得打通这条经济走廊对于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中国成为超过美国的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与此同时,随着对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多,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2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或还将达到82%。截至目前,中国的这些原油进口大多来自中东以及非洲这些传统的产油地区,而从这些地区进口原油的80%的路径是经过长约885公里的马六甲海峡。

上个世纪马六甲海峡,由于海盗的猖獗曾经是过往运输船只极其忌惮的通道。然而,随着后来各国在马六甲沿线不断增强的安全合作,马六甲的运输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作为运输咽喉的显著作用也不断受到各国的重视。美国就曾经将其列为必须控制的十六条水道之一,日本等国家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寻求增强对马六甲这个咽喉要道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美国等国在马六甲控制力的不断增强,留给“倚重”马六甲石油运输功能的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的,是一个堪称极其困顿的局面。如若外交形势有所变化,中国能源运输的马六甲路径将面临断流的威胁。这一困境即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著名的“马六甲困局”。

重启丝绸之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曾经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重要的经济贸易通道,这一次,即将在中巴建成的这条经济走廊则缘起原油。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能源进口通道的多元化。从2005年12月起,中国在东北、西北以及西南方向相继筹划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以及近期刚刚完成的中缅油气管道四条能源通道。

条条道路通罗马,但道路上难免布满荆棘。在一片看似积极的形势之下,这些能源之路却各有各的缺陷。以中哈原油管道为例,从2006年投入运营起,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输送原油才突破5000万吨,而这条管道的最初设计输送能力是每年2000万吨。在其之后建成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输油管道,也没能达到满负荷运行的预先设想水平。

至于中缅的油气之路,被视为化解中国的马六甲困局的关键之举,却也面临着其难以规避的缺陷。首先便是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局面。中缅油气之路经过了缅甸国内四个地方势力占据的区域,复杂的局势使得这些区域内的油气通道随时面临被截断的威胁。并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缅管道所承载的油气运输能力是中国通过马六甲进口量的10%,如若中国能源进口的马六甲通道真的受到威胁,中缅油气通道的实际作用也十分有限。有人曾经做出过形象的比喻,称如若马六甲“断流”,中缅管道的作用可能大概与抗战时期的中缅公路差不多。

因此,此种情形下,把距离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的瓜达尔港和中国新疆直接相连的中巴走廊,势必成为帮助中国进一步挣脱能源马六甲困局的重要的补充力。一方面,该路线使中东到中国的能源运输线长度缩短;另一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外交关系,为中巴间的这条能源通道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外交环境。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巴,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