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府对本国多晶硅企业从投资补贴、融资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和电价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但中国则与此相反,受小部分多晶硅企业急功近利和不规范操作所影响,中国多晶硅被冠以“两高一资”的帽子,国务院也于2009年在出台的38号文中将多晶硅产业列为过剩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多晶硅产业所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相继被取消,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一是不鼓励新上或改扩建多晶硅项目,自2009年出台38号文之后,多晶硅项目的审批权收归中央政府,自那以后极少有多晶硅项目通过审批,更遑论投资补贴。二是多晶硅项目的环评也收归中央政府,没有路条就无法做环评,因此部分多晶硅项目的技改则无法顺利进行,不利于多晶硅技术进步或成本的下降。三是国家取消多晶硅优惠电价,自2010年6月1日起,多晶硅所享受的优惠电价全部取消,实行当地的标准电价,这也导致中国多晶硅生产成本大为提高。四是融资遭遇难题,由于多晶硅不被国家支持投资,导致部分项目的融资也处处碰壁,贷款难度增大,更遑论贷款优惠。五是多晶硅企业,目前除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外,已无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早些年享受的多晶硅出口退税政策也由于所谓“两高一资”的帽子而取消。六是舆论环境恶劣,由于多年来的片面报道,导致多晶硅声名哀鸿遍野,提及多晶硅项目,都会想起这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使之处于风口浪尖上。
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据美国半导体协会2000年的报道,当年75亿美元的硅材料支撑起2700亿美元的IC产业,进而支撑起上万亿美元的信息产业,故有人称“硅材料”是经济的倍增器。
中国多晶硅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并成长为全球重要的多晶硅产品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成绩得来不易。但受多晶硅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国外多晶硅产品低价倾销的影响,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运营困难,现金流的压力使它们既不能持续生产以改进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也没有资金实力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而由于政策对多晶硅产业的限制、社会各界对多晶硅产业发展的错误认识,以及近段时间以来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投资者不敢跟进,信贷部门也严格控制对多晶硅企业的投资,再加上政策对多晶硅企业的歧视,这些多晶硅企业前景不容乐观,甚至中国部分领先多晶硅企业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
因此,若不尽快转变错误认识,加强对优势多晶硅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多晶硅竞争优势将会损失殆尽;另一方面,中国多晶硅产业仍然存在着高纯度多晶硅(电子级)生产技术有待突破,部分关键设备、零部件及原材料依赖进口,多晶硅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且中国对多晶硅基础物性和前沿技术研究严重不足,不利于后续继续保持中国多晶硅产业的竞争优势,仍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于2010年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多晶硅生产的选址、能耗、环保、规模做出了明确规定和限制,行业标准的出台一方面提高了行业门槛,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未来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差别化对待,实现扶优扶强。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尽快更正认识,摘掉多晶硅“双高”的帽子,还多晶硅产业以真实。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多晶硅产业在半导体信息和光伏产业中的战略地位。更正以往一刀切的做法,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促进中国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