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日本借可燃冰开发成“资源大国”还是一个梦

日本借可燃冰开发成“资源大国”还是一个梦

2013-09-30 09:34:22 中国石化杂志

存在于大洋深处和地球永久冻土区的“可燃冰”,预测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煤炭、石油全球储量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的50倍。实验表明,1立方米可燃冰燃烧后能释放出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可燃冰一旦得到开采,单是海底的储量就够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因此被称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代能源,被公认为“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

惟其如此,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受到世界的瞩目。

国内有专家为此发表评论,称日本凭借这次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并有望以之为标志通过开发海洋成为“资源大国”。这断言言过其实,也言之过早。

诚然,日本拥有巨大的可燃冰储量,埋藏范围几乎遍及从北海道到冲绳的海域。曾有日本科学家估算,日本周边海域的可燃冰总含量可能达到7.4万亿立方米,相当于日本全国100年的天然气消耗量。如此诱人的储量,确实为日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日本面临能源饥渴,世人皆知。曾经寄望于核能。原有54座核电反应堆,燃铀反应堆提供的电量占了全日本总发电量的30%,是日本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依赖。然而,一场罕见的9.0级地震,不仅给日本经济带来“强震”,也引发日本国内强烈的反核浪潮,54座核电站被迫强制关停。强烈的能源饥渴,促使日本把目光投向海底沉睡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这不足为怪。

然而,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却未必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从报道看,日本这次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整个过程似乎只花了约4小时。其实,日本试验所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日本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着手研究可燃冰,去年2月更启动了可燃冰钻探试验作业。钻探试验了整整一年后才初次获得成功,花费的代价可谓高昂。即使如此,日本也自称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这表明与“完全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还有距离。所以日本方面表示,这次试验成功也只是“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迈出了重要一步”。

实现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尤其回避不了成本问题。可燃冰不是液体和气体,发掘不能实现自喷,而且因为埋藏在深海域,是低温与高压的共同产物。开采过程必须保证足够的高压和低温,这给可燃冰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世界上开采可燃冰的三种方法,热激化法、降压法和注入剂法,都要么技术复杂成本高昂,要么推广价值不大,无法用以解决大规模作业。日本的这次试验采用的降压法,也没跳出既有框框。其效果有多理想,可想而知。

环境保护,也是可燃冰开采绕不过去的问题。可燃冰虽然号称绿色环保型资源,但是它的开采过程却可能面临破坏环境的危险。可燃冰本质上是甲烷在低温高压环境下与水产生的结合物,不可能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其固体状态也非常不稳定,从高压低温的海底运至常温和常压环境下的地面极易分解挥发,最后只留下一滩水。其中所含的大于大气中甲烷数量3000倍的甲烷气会大量散失,进入大气,会增加温室效应,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

而且,可燃冰以沉积物的胶结物状态存在,对海底下的沉积物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开采可燃冰因此必然会影响沉积物的强度,可能诱发海底滑坡、海沟崩塌,由此泄漏的大量温室气体更会导致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

正因为如此,国内油气专家认为,可燃冰虽然储量巨大,但开发利用是一个涉及甚广的系统工程,堪称“世界性难题”。可燃冰的商业开发利用,至少还要再等10至15年。

无疑,日本的试验成功,远不意味着商业化开采条件已经具备。日本要凭借可燃冰开采摇身而变为“资源大国”,还只是一个梦。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