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李鑫炜: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国缺乏相应的话语权

2013-09-27 09:09:55 和讯网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于9月24日在京召开,和讯网全程播报。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鑫炜表示,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国确实是一个新手,尽管已经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国际买家,但缺乏相应的话语权。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鑫炜:尊敬的勒诺书记,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感谢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勒诺书记,感谢我的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参与我们这项研究今天的发布会,我本人长期关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这个议题,所以我今天就作为我们学院的学生和校友,汇报一下我个人的一点心得。

一直以来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形象,特别是国际形象一直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这就障碍了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行为,所以有些方面我认为中国的形象是被曲解的。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形象是被放大的,但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中国也是能源储藏的生态大国,这个角色往往被忽略。现在国际上过度聚焦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消费行为,但往往中国在节能减排,新能源,清洁能源领域所做的努力是被忽略的。

应该说中国在主要的能源品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储量和产量都是很可观的。同时,也是光伏、风电,核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新锐,中国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实现了能源,特别是石油产品的自给,当然中国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这是事实,但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这样就不难理解。

同样,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也是事实,中国是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爬坡期,也就是说中国能源消费未来还有增长的空间,还没有达到增长的平台期,这个现象作为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开放的经济体,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

当然还有一个事实经常会提到的,就是中美两个国家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也是事实。但是,另外一个与此相关的事实却往往被忽略,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两个引擎,排放当然是引擎造成的,这是常识,但是美国的这个引擎主要是消费拉动的,中国这个引擎主要是投资和生产,投资和生产行为必然会带来排放,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这个现象亦是可以理解的。

凡此种种我列举这些事实说明决定了中国必国际能源合作的道路,然而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国确实又是一个新手,尽管已经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国际买家,但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同样,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最主要的生产者,但同样也缺乏话语权。世界分工体系的发展,现在已经把世界工厂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国的手上,但是能源的接力棒并没有同时交给中国,也就是说中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能源问题,完成世界交给我们的生产任务,同样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了,但是在经济和能源领域的权利还远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我觉得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传统的外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所以必须靠新型的国际合作,靠公平合理开放的国际能源合作体系,才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的决心和行动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决心用一两代人的时间,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绿色的轨道,把问题消化在我们这里,未来当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时候,我们不会把能源和环境问题连通工业生产接力棒一起交给其他的国家。

最后,我想说谈到能源就不得不提到石油和天然气,我觉得石油属于一种特殊的资源,既不可再生,也很难全面替代,它在空间上分布式集中追捧,迄今为止,人类依然主要依靠化石能源,也就是说焚烧远古动植物的尸体获得能源,这是工业现代文明的尴尬之处,同时石油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从石油的占有,开采,加工,运输到供给和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非市场的因素,石油代表着财富,也代表着冲突更大。我希望由于中国的参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消费的增长,我们作为一个需求的加入,能够给不太令人满意的国际油气市场的秩序增添一些正能量,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能源领域,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