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利用上海自贸区推进能源金融市场建设

2013-09-24 11:06:17 中国石油报

发展原油期货不同于一般商品合约,它一定是国际性的。不管是油气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还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国际化的身份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快速推进上海建设原油期货市场,进一步放松原油进口市场很有必要,但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机制。

近年来,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在不断调整之中。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增加了供给,新兴市场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升级刺激了低碳能源需求,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成本的下降推动了贸易全球化,北非中东形势持续升温进一步加剧了油价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变化的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为我国参与全球能源市场定价权竞争提供了发展机遇。作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对参与全球油气市场定价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碍于国内金融市场和原油市场的不开放,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上海自贸区的获批,无疑为加快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油气资源政治经济学来看,中东地区是全球原油最为重要的出口地,但其销往欧洲的原油基准价参照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销往北美地区的原油以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价格为基准价。由于亚洲地区缺乏权威性的定价基准,销往亚洲的原油大多参照迪拜和阿曼原油的现货评估价格。这种基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体系受北美地区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不能很好地反映亚太地区的市场现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石油金融属性的日渐突出,非商业性因素对油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目前的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对不确定性因素常常反应过度,油价波动频率和幅度显著加剧。

同时,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性的增强及原油进口结构的调整,美国对中东地区依赖程度降低。欧洲市场主要依赖于俄罗斯、非洲地区,从中东地区的进口原油占比也只有20%。作为欧洲地区进口原油基准价的Brent价格欧洲化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使得两大基准油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面,更不能反映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需求。而亚洲一些主要石油消费大国,则对中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中国、印度和日本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分别占其进口总量的40%、73%和80%。亚太地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基准油价,以更好地反映这一地区的市场供需状况。

纵观国际上纽约和伦敦这两大原油定价基准市场,尽管发达的原油现货市场和港口设施都很必要,但开放的金融中心地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发展原油期货不同于一般商品合约,它一定是国际性的。不管是油气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还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国际化的身份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快速推进上海建设原油期货市场,进一步放松原油进口市场很有必要,但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机制。上海自贸区将在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上先行先试。这些功能的引入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为发展“离岸交易”“保税区交割”的原油期货市场扫清了障碍。因此,我们应抓住时机,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基准价格,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全球天然气迎来快速发展期,生产和消费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国际化的定价机制正在酝酿之中。一方面,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天然气产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测,美国将在2022年前后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自足,并可能发展成天然气出口国。直接受到影响的是加拿大,其天然气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就是美国,而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进行,加拿大的天然气需要寻求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和新能源开发的影响,欧盟的天然气需求减少,导致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量明显下降。俄罗斯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及在全球的重新崛起,与其油气资源的出口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俄罗斯亟待寻找未来天然气的出路。未来北美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亚太地区。此外,澳大利亚、中东和东非的天然气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东非,近年来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预计莫桑比克于2018年开始出口LNG,而最可能的目的地就是亚太地区。基于以上分析,俄罗斯的天然气可能会南下;加拿大的天然气可能会经过太平洋西行;澳大利亚及中东的天然气也将更多地运往亚太地区;而亚太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都会成为LNG以及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但不同于全球化的原油市场,天然气仍然是一个分割的区域性商品,从而导致北美、欧洲与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水平的差异都很大。

未来,随着LNG贸易的日益扩大,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亚太化的趋势推动之下,定价权竞争会日益激烈。在上海自贸区的重大利好推动下,一旦原油期货市场合约成功推出,我们完全可以复制其模式,积极探讨国际性的LNG合约。能源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定价权的竞争一定是战略性的,美国从推出WTI期货合约到真正发挥作用经历了至少十年,欧洲推出Brent合约之后长期也是跟随WTI,但最近十年其独立性以及对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日渐显现。天然气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从高碳走向低碳以至无碳转型中将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战略性高度探讨国际性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王震,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上海自贸区,能源,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