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上游开采仍无权 民企望油兴叹

2013-09-24 08:55:32 中国企业报   作者: 江丞华  

对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提及打破民资进入石油领域的“三道门”,并要求限期拿出改进措施等新动向,业内人士并没有表现出期望中的兴奋,反而有些“意兴阑珊”。

众人皆在观望,民间投资是否能借此真正进入能源领域?困扰中国能源发展的体制能否借此破局?

民资为何不领情?

9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将与智慧石油投资有限公司就渤海05/31区块签订产品分成合同。智慧石油成为第一个进军海洋石油开采的民营企业。

业内普遍将此解读为石油业的“应景之作”。

一位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个时候公布合作消息也不意外,“因为,官方呼吁了很多年,这次有很好的政策背景‘托底’”。

虽然各路政策都在积极推动,但相关企业总是显得意兴阑珊,日前,中石油携100个上中下项目寻找合作方不果就是例证。“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老生常谈’,虽然对鼓励民资进入多少有点作用,但用处不大。由于体制的问题,民企根本无法与国企竞争;能源领域的整体改革也十分缓慢,民资基本不敢贸然进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说。“(现在已公布的)文件太笼统了,更重要的其实是项目性质,许多国家战略需要的项目对石油巨头来说其实是亏多亏少的问题,如果是在这些项目上对民资敞开大门,谁又敢相信它们的诚意呢?”一家民营油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靠“天”吃饭民企生存艰难

由于民营石油企业主要集中于中下游,缺乏上游原油成品油进口权,没有独立油源,靠“天”吃饭,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挤压下,普遍生存艰难。

所以,石油领域上游的勘探开采,成为这次的聚光点。

一直以来,石油上游的勘探开采几乎是民营企业的“禁区”,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才能竞标拥有中国的石油产地区块。

记者从一家民营油企了解到,为了获得认可,这家民营油企的负责人,不仅多次赴北京求见各部门负责人,还到处托关系寻找与“三桶油”关系好的业内人士寻找合作的机会。但最终,这家企业还是没能快速得到认可。

一位石油行业企业家表示,如果民营企业获得原油的进口、勘探、开采等许可,将继续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发挥民营企业在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打破对石油行业上游的垄断,降低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大型地方炼化企业充分参与石油市场竞争,也可倒逼国有企业,使其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能力。

诸多限制条件阻碍民资

业内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引入民间资本并非易事。中国政府需要通过降低国家在这些行业的参与度,来鼓励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推进上述改革的风险在于,可能表面上管制放松了,但实际的行动较少,并且改革推进的速度可能较慢。

实际上,2010年以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此次委托与民营企业联系紧密的全国工商联开展独立评估,评估结果反映出政策措施在许多方面落实还不到位,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部分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置过高,实践中很难落实;对政策落实缺乏考核监督,一些法规规章也没有及时作出调整等。这些都影响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

“我们最近与中石油和中石化进行油田勘探工作,已经深深感觉到这一点,虽然垄断行业的大门向民营资本敞开,但是很多条条框框都在告诉我们,最好自觉离开。”来自民企的石油勘探部门工程师隋某表示。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上游开采,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