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社科院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山西省的生态足迹全国最大,人均生态赤字高达3.578782公顷。专家认为,不只山西省,全国的生态赤字也不容乐观。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新凤连续计算了山西省2004年和2005年的生态足迹,两年间山西省生态足迹呈扩大趋势。2005年,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4.160375公顷,但可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只有0.581593公顷,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6.1倍,如果不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仍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5.4倍。
“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威廉和他的博士生瓦克纳戈尔提出的一种度量生态环境的生物物理方法。后经完善,“生态足迹”已成为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服务功能的方法。
计算“生态足迹”则是通过跟踪能源和资源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些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面积,并在同区域能够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从而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综合法和成分法两种,前者较适用于国家层级的生态足迹计算,后者比较适用于对省、市、地方、企业、家庭乃至个人的生态足迹的计算。
随着“生态足迹”这一形象化概念被推广,很快被世界各界接受并应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中还专门对“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使得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美国、科威特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它们都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