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受国际油价前期上涨动力推动,A股市场里的石化类股票呈现连续上涨的行情,其中的中国石化连续上涨9个交易日,放量上行;中国石油连续上涨了5个交易日,周四单日上涨0.50%报收。由于两只股票均是A股市场里的权重股,对于周四大盘的走暖贡献良多。昨日,中国石油的上市公司还顺利派发了2012年的红利,10派1.611元(含税)派1.5305元。
同时,国际原油市场上再次出现反弹,其中的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昨日凌晨报收在107.56美元/桶,涨幅为0.16%;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了0.22%,至111.9美元位置。
今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新一轮调整窗口。据多家石油市场机构预测,本轮油价或将上调100~140元/吨,但如周五油价再次下跌,则调价概率将降低。如本轮油价上调,将成为继7月20日、8月31日之后的连续第三轮油价上涨,同时成为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施行以来首次油价“三连涨”。
然而,油价、成品油价上涨,难以改变中国石油近日负面新闻缠身的窘境;每日互联网上都有其高管人事变动的“猛料”爆出。但中石油人事“地震”对于企业与行业来说均非一件坏事,业内人士与其广大员工一致推测:人事变动只是一个引子,政府推动企业改制、打破行业垄断地位的计划将很快付之于实,中石油有可能被拆分成若干小型公司,而天然气、页岩气业务有可能迅速做大做强。
关键数据解读:石化企业管理费用超净利润
毛利率是净利率的4倍
从2013年中报往前挖掘,石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毛利率高昂、净利率低廉,均为普遍特点;说明其耗费在中间费用等方面的资金数量可观。据中国石油报表数据,其2013年中报毛利率高达24%,在整个A股上市企业中属于偏高的数值,而到了其净利率,数值却不到6%,100元收入中,只净赚了6元,与前者的差异是3倍。
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差异?“三大费用”“功”不可没,从2013年中报的数值来看,管理费用高达427亿元,经营费用达到了276亿元,相对来说,主要为“利息”负责的财务费用数额不到110亿元。这超过了800亿元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是最后净利润数值的1.23倍,分流了利润总额。而经营与管理费用的总值已经超过了其最后的净利润。与之相比,中国石化2013年中报三大费用累计数额高达近570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高达4%,约为最后净利润数值的2倍。其中的管理费用高达334亿元,数额已经超过了当期的净利率。
推测一:油服公司被拆分
记者从中国石油的广东分公司了解到:这次高层人事变更,“群众举报”是重要导火索。
中石油的多位中层管理人员由此推测:为了杜绝企业“一言堂”、全面提高运营效率,中央政府很可能效仿中海油的重组经验,在未来1~3年,重组中石油业务;分拆出多家“石油服务”类公司,而中石油主题公司则专心于油田经营等主营业务。
对此,厦门大学能源学院的林伯强教授认为:单纯分拆业务、重组企业虽然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对“垄断”、与国际接轨等根本性问题帮助不大。
推测二:天然气、页岩气业务做大做强
本次中石油高管变更潮中,主角曾经多年以来抑制天然气与页岩气业务的发展。
多位中石油的员工疑惑:政府提倡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可他们的天然气业务进展并不大;而且从2010年到2012年的3年时间里,中石油各分公司的负责人也多次接到高层的指示:不要发展页岩气。员工由此推测:可能与当时的高层希望保护中石油的垄断地位有关。因为天然气、页岩气都是石油的替代品,天然气用得多了,石油需求减少,价格趋向下跌,影响企业的垄断地位。
推测三:间接推动成品油价格市场化
虽然石化企业多次向公众解释,扣除了税收因素,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普遍低于欧美产品。但从广大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笔账算得并不明晰;参照物不对等,发达国家的成品油产品等级、质量普遍高于中国产品;欧美国家人工高昂,成品油生产成本普遍为中国石化企业的2~4倍。
为此,中石油的人员变更,可能会产生全行业的间接推动作用:政府在完成了企业重组、改制等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与标准化水平,企业运营成本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