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石油垄断致天量损失 叙美战争或推动石油改革

2013-09-06 09:40:38 搜狐财经   作者: 高岩  

近日,随着中石油“反腐风暴”的不断深化、叙美战争的发酵,两件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事情很有可能各自成为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的内外推动力。两件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纽带—石油。

过去十年来,中国石油体制市场化改革、引入民营石油企业的讨论和呼声不断。然而,来自国家和行政垄断国企的阻力却不小。在能源行业,一直有着关于石油“特殊性”的说法,能源安全、国家战略安全……被拿来作为石油行政垄断的理由。“为免受制于人”这样的备战思维是不适应当今世界追求和平、自由贸易的时代精神的。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能源特大央企拉大旗作虎皮,以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作为自己行政垄断的辩护。这使得石油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尤其难以推动。

然而,十几年来,不少社会机构的关于国企、石油体制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证经验上证明了中国石油体制下,央企的腐败低下、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巨大损失。比方说,根据天则所的报告,石油垄断导致10年间损失了3.4万亿的社会福利,三桶油10年少交1.4万亿的利润。虽然这些报告引起了大规模的讨论和改革声浪,但目前的格局下仍然不足以“油老虎”的垄断地位。

目前的一些重大事件,使得打破石油行业垄断出现了希望。中石油贪腐“非常4+1”,中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四高管被查,牵带出“大老虎”国资委主任蒋洁敏落马。“油老虎”一窝端虽然牵涉到更复杂、深层次的政治博弈,但在社会经济层面,通过反腐,暴露出了这些央企的对石油行业发展、对经济体制的破坏。2007年至2010年,中石油未按规定公开招标项目,所涉及的金额达20.25亿元。2011年西气东输45亿元的工程招标违规。而兴建加油站所涉及到的外包项目,则卷入了几十家民营企业。天量的腐败、利益输送、黑箱违规操作以及公权力的寻租,严重破坏了石油这个产业的秩序,公权力施虐之下,相关行业出现道德滑坡。

这场席卷到高层的“风暴”印证了之前天则所的报告,也使得老百姓看清楚了石油行政垄断的深刻危害。高层贪腐,固然对执政党、对社会公信力是一大打击,但另一个层面也为石油体制不得不改革提供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社会舆论同情。

叙利亚与美国的战争则很有可能导致石油产出国的供应动荡,“贫油”的中国,极有可能遭受到产出国战争的影响。2012年,中国石油年产量达到每年2.03亿吨,跃升为世界第四大产油国。然而,中国虽然产量大,但消耗量更大。2012年中国消耗石油4.93亿吨。也就是说自产石油还不足消耗量的50%,有超过60%的石油需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进口。而所有的进口,都是经过行政垄断的中石油央企之手的。中国领导人虽然对各产油国,比如利比亚、委内瑞拉,频频示好,深入交往合作,但一旦涉及到别国的国际政治冲突,就非中国所能左右的了。昨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出席了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建的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一期工程竣工的投产仪式。然而,酝酿一星期的叙美战争带来的震动是这种外交无法触及和影响的。

一旦产油国出现供给动荡,一旦地区冲突带来的石油短缺蔓延到中国,中石油这种垄断企业是无法保证国内石油的稳定供给的。第一,这些央企的石油进口渠道过于单一、狭窄,无法像民营企业所提供的多渠道有效供应保证。第二,单一进口方(中石油)在国际上是没有定价权的,尽管你中石油中石化购买的石油数量很多,但仅仅两个大客户并不能代表市场,产油国明确知道就只有你单个的买家,定价可以过高,你爱买不买。只有全面放开石油进口,允许各种石油民营企业的进入,才可以多元化的渠道,无数个随行就市的买家来组成竞争性的市场。那时,哪怕产油国出现供应动荡,市场通过无数竞争主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做大程度地减轻石油短缺带来的经济影响。假如随着战争的深化,导致了石油进口的困境,在垄断央企的把控下,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进口石油量减少,价格猛增,最终只好牺牲消费者的利益,让你再也坐不起汽车。而石油市场化之后,则可以把这种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叙美战争、国际地区的冲突恰恰暴露了:垄断油企不但不能保证石油的有效供应,反而会加剧石油安全恶化的状况。可以说,这两件事极有可能成为石油体制改革的导火索。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石油垄断,叙美战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