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当前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做出通报。协会表示,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已经迈出了新步伐。今后,煤炭行业在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时,还应该继续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煤炭产业结构呈现四大特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为,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结构呈现四大特点。
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85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6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煤矿47处,产能近6亿吨);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产量降至17%以下。安全高效矿井(露天)406处,产量占全国1/3。
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去年以来,河南、内蒙古、贵州、四川、吉林、湖南、福建等省区再次出台政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据了解,河南省通过近两年持续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截至目前,全省530家煤炭企业减少到30家,矿井数量由800多处减少到550处左右。内蒙古规划到2013年末,地方煤炭企业数量由353家减少为80~100家,井工矿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露天矿不低于300万吨/年。
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上半年,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6.1%,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前8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8.5%,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其中7家亿吨级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35.9%,同比增长4.5%。近期,河南煤化与义马煤业实施重组,重组后企业煤炭规模将超亿吨。
以煤为基础的企业多元产业快速发展。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新型煤化工产业逐渐兴起,贸易、金融、物流等多元产业初具规模。截止目前,煤炭企业权益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其中神华集团电力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淮南矿业集团1299万千瓦、陕西煤业化工集团1250万千瓦;中平能化集团煤焦产量超过1000万吨,形成了煤焦化产业链;开滦集团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推进结构调整应坚持的原则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为,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立足“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形势,煤炭行业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以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在这个过程中,要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具体而言,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优化煤炭组织结构;坚持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为重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坚持以发展煤基循环经济产业为载体,促进煤炭深加工和转化,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高起点、前瞻性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煤炭转化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力度,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适合的区域部署一批大型煤炭转化项目,推动煤炭生产利用方式变革,有效替代石油、天然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协会还认为,在推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要转变发展理念,科学控制煤炭总量,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煤炭开发布局思路,推进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格局的形成。要落实科教兴煤战略,加快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要坚持煤炭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全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几个方面同步协调进行,结构调整的步伐就能够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