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8月13日收到公司三位董事的书面辞职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三位董事离职前三天,海润光伏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同比下降1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55亿元。
然而,在国内光伏企业中,亏损的并不只有海润光伏一家。从2011年开始,光伏产业的漫长严冬仍未等到曙光的来临。经过“十一五”的狂飙突进,光伏行业正迎来艰难的调整时期。内外交困的双重危机,让国内光伏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国内——缺乏核心技术 产能过剩
“没有核心技术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通病,并且在社会浮躁的氛围中,大家都想着尽快抢占市场,技术研发不为人重视。”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光伏企业是个重技术的行业,一次技术变动就足以颠覆整个行业。”“中国的光伏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终归会被技术进步颠覆,市场会作出选择。”
另外,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政策扶持下,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哄而上的还并不只是企业,建设“太阳城”一度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初步估计,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光伏产业园”。一位长期蛰伏无锡投资光伏业的投资人士称,以往小企业还可以帮扶一把,如今市值过百亿的大企业,政府哪里帮得过来。轰轰烈烈的“太阳城”造城运动背后,是光伏行业几年之内大规模上马导致的产能过剩。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约为22吉瓦,当年全球产量就已经超过30吉瓦。其中,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70%。
然而,对于产能过剩问题,部分光伏企业仍未正确认识,并极有可能在行业前景出现好转背景下降低调整动力,这将进一步加大行业风险。
国外——市场萎靡 “双反”调查
随着人们对化石能源供应危机的忧虑,以光伏和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受到追捧,并被誉为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欧盟和美国等相继出台多种举措支持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欧盟甚至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但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州债务危机接连爆发,政府对光伏市场的补贴政策大幅削减,欧美光伏市场容量迅速萎缩,产能过剩矛盾开始凸现。因此为阻挡迅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美国及欧盟部分企业2011年以来不断申请对中国光伏行业进行反倾销调查。
国内光伏产业的严冬到底有多冷?以海润光伏为例就可见一斑。
子公司停工,资金链紧张
今年6月,有消息称海润光伏子公司江阴鑫辉太阳能有限公司拖欠工资两个月,同时光伏组件厂临时通知无限期放假,上班时间另行通知。在业内人士看来,一直依靠母公司江苏阳光(600220,股吧)补血实现盈利的海润光伏,此次爆发拖欠员工工资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公司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公开资料显示,江阴鑫辉太阳能有限公司是海润光伏全资子公司,也是其最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产能在2010年达到500兆瓦。2011年,海润光伏宣布,投资21亿元扩建鑫辉组件项目,将产能上升到625兆瓦,并在2012年再投资2亿元对江阴鑫辉的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线进行改造。然而,随着光伏行业整体下滑,鑫辉的业绩降到低谷。海润光伏2012年年报显示,鑫辉是2012年海润光伏子公司中亏损最大的一家,亏损1.05亿元。“业绩不好,产能扩建方面就会慢了,后来逐渐停止,所以也就出现了无限期放假的通知。”一位知情人士介绍道。
42亿大项目,遭受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7月海润光伏与香港上市公司顺风光电签下42亿元的电站开发合同,这也是光伏行业自2011年进入严冬以来的第一大单。据该公司公告显示,公司与顺风光电签订499MW的光伏电站建设合同和项目转让合同,项目涉及金额41.9亿元。而仅在双方正式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的9个工作日内,海润光伏就能从顺风光电方面按协议获得2.1亿元定金。在当前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海润光伏如此大动作的项目,收到各方质疑也是可想而知的。
亏损2.55亿,压力颇大
8月9日,海润光伏披露中报称,公司上半年营收20.6亿元,同比下降18.93%;净利亏损2.5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5亿元;报告期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2459元。公告中称,中期业绩亏损主因是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价格持续快速下滑,毛利水平随之下滑、公司投资光伏电站导致公司财务费用上升等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海润光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海润光伏控股股东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江苏阳光集团出具了利润补偿承诺,内容为如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未能实现盈利预测,即上市公司2012年净利润小于5.1亿元,2013年小于5.29亿元,则江苏阳光集团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的5日内,以现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补足利润差额。一位业内分析师称,今年2季度海润光伏亏损严重,要达到上述利润,只能期待第三第四季度的表现,对海润光伏来说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