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引发众多争议,但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认为,发展特高压不亚于中国的一场能源革命,考虑到国情,特高压智能电网对于中国电力发展是“必须的”,未来五年国家电网将投入6200亿元人民币建设特高压电网。
他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发展特高压电网不仅是一个技术革新,还实现了远距离运输,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且能改善当前中东部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压力。
“中国的现实就是资源与市场距离太远,我们发展特高压可以说或是‘必须的’,...我们的特高压的规划实现之后,也就是说五年后,西电东送的能源量规模是现在的三倍。”张正陵称。
他强调,为解决中国的能源资源与负荷分布不均衡,从2013-2017年国家电网将投入6200亿元建设20条特高压线路,被称为“三纵三横一环网加上13条特高压直流线路”,以将西南的水电和西北的风电传输至中国东部。
所谓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
张正陵并反驳了部分批评人士关于特高压成本太高且技术不够成熟的说法。他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并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发展特高压是中国最好的选择。
“说这个技术(特高压)不成熟,可能是三年以前的话还在发酵,现在说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无论是交流还是直流,我们的(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到现在已经安全稳定运行四年多,设备非常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上和设备上的问题。“他指出。
中国的欧盟商会在9月份的一份报告中称,通过特高压来连接区域电网容易形成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但张正陵表示,中国的特高压智能电网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其受端紧密相连,而发电端则相互独立,目前可以承受两个区域停电而不会对实际供电造成任何影响。
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特高压方面的研究,商业化则始于2005年,特高压技术亦被中国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张正陵指出,如果技术不成熟,是不会获得中国政府的最高奖,实践证明这个技术是成熟的。
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加快电网扩建,以适应需求的增长。据张正陵介绍,按照计划,到2020年,特高压的输电功率将达到2.1亿千瓦,将比目前的7000万千瓦高三倍。
一场革命
张正陵指出,特高压电网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更是改变中国能源结构,引领中国能源战略转型的“革命”。
中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在西南部,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在中东部。能源资源大规模、跨区域、远距离传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事实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国家电网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就曾坦言,特高压将全面加快发展,推动中国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
不仅如此,特高压电网亦将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效降低煤电的比例。张正陵称,发展特高压对中国加快可再生能源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将四川、云南的水电以及哈密、酒泉、内蒙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风电以及太阳能长距离运输到三华(华东、华南、华中)地区。
“发展特高压对中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想要大规模发展,没有特高压,就找不到市场,资源和市场距离太远。”张正陵称。
他表示,由于普通电网的传输距离只有500公里左右,而特高压的远距离传输距离甚至可以达到2000公里以上。特高压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