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石油融资:“钱荒”下的你情我愿

2013-08-16 14:11:32 能源评论   作者: 陈晴  王晓坤  

6月26日,中石油油气管道合资合作战略协议在北京签署。尽管这已是中石油在“西气东输”项目上二度引入民资,但所关注绝不亚于一年前的西三线融资。

根据中石油的公告,此次成立的管道公司注册资金为400亿元,其中的200亿元是中石油以西一线西段等5条天然气管线及5条原油管线、5条成品油管线的资产形式出资,而来自民间的资金则为600亿元,其中的200亿为注册资本形式,另外400亿则计入资本公积。

如此强大的吸金能力让人惊讶,也引起媒体质疑。因为中石油一直被称为A股市场的“绞肉机”——股价一路下跌,资产负债率逐渐攀升。但“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在明知中石油负债累累的前提下,社会资金仍然趋之若鹜,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另一个现实是,新一届政府在上任半年后,市场化改革的呼声逐渐增大。7月初,随着民营银行的闸门打开,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声音已经化为实际行动。而此时中石油与民资的密切合作,是特定时期的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长期范本?

谁投中石油

这个问题看似明确。中石油油气管道公司成立的公告显示,此次合作的投资者主要为两部分:一是以泰康资产为主的险企,二是以银行资本为主的国联基金。其中,国联基金已经是二度与中石油合作。

但与去年的首次合作相比,入股的社会资本已然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投资者与中石油的关联性减少。在去年的西三线项目中,主要的投资者多与中石油相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资16%的宝钢系(宝钢集团和全资子公司华宝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中石油多年的客户,宝钢一直是其管道重要提供商之一。而在此次融资中,泰康人寿等9家险企占总投资的30%,这一比例已超过了二度合作的国联基金。

其次是社保类投资在项目中显著增加。在西三线建设中,与社保相关的主要投资者来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而在媒体公布的信息中,除了继续出现的社会基金,长江养老等投资者也出现在名单中。不难发现,2013年后,这类基金的整体投资风格发生转变,除了介入创业板,中石油等能源企业也被其视为获得稳定收益的来源之一。

如果深入挖掘,却能发现一个问题——投资者中真正的民资仍然较少。

险企团队中,无论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还是太平保险(放心保)、阳光保险,其背后曾经或者仍然有着国资的影子。而国联基金的资金来源则以工行、农行、建行等国字头的银行为主。

而早在2年多前“新36条”刚推出时,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李新华带着119个项目现身杭州,期待在中国民资最活跃的省份获得2000亿元投资。但此后并未看到更多的下文。此次,为确保此项目审批顺利,中石油特意邀请中石化为项目担保,但从目前公布的资料上看,很少发现真正的民资出现在投资名单中。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石油,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