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面临绿色转型“攻坚战”

2013-08-13 09:15:36 新华网

“中国正经历一场环境危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加速绿色转型。”——中外经济与环境专家12日在此间发出警告。

当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中国绿色转型进程评估与展望”课题组项目启动。这一项目将分析过去10年来,中国环境与发展绿色转型进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障碍,提出未来绿色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课题组中方组长、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与民众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期待之间发生的冲突。

“危机是好事,没有危机,过去积累的许多矛盾是无法解决的。”他说。

樊纲表示,此次研究将特别关注曾与中国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绿色转型中的表现,吸取其经验、教训,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未来5到10年,将是决定中国能否在2030年成功实现绿色转型的攻坚阶段。”国合会副秘书长、环保部国际司司长唐丁丁说。

过去10年,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逐步走上了绿色转型道路。但地下水污染、雾霾天气等环保问题频繁出现,转型更为迫切。

出席项目启动会议的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加拿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家阿瑟·汉森认为,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需要加快绿色转型,特别要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他提醒,在转型进程中,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环境问题,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不一定说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保压力正在下降。

“与1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总量这个‘蛋糕’变大了,经济增速下降,但对环保造成的压力可能并没有随之减轻。”汉森说。

此前,中国经济学家张曙光提出,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增长。

而樊纲认为,不能简单讨论二者谁先谁后,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如何在利益冲突中取得好的平衡,不能片面损害一方的利益”。

与会的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西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辩证关系,不可偏废一方。

他说,不能光要求有的农业县发展绿色产业,却不考虑到其致富问题。

“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执政水平。”李晓西说,“往往是有了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保证绿色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转型;而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日前,中国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这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应对严重环境污染规划环保产业的新举措。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加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新举措,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实现绿色转型的决心,但如何把环保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关机制保障。

李晓西认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首先是要分清哪些是环保产业。

“采矿业传统上被认为不是环保产业,但如果及时进行矿区土地复垦,那就体现出绿色环保的元素了。”他说。

李晓西说,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让环保产业创造经济价值,让百姓从中受益,这样才能使环保产业的需求在市场上是被逐步认可和接受。

樊纲也认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要更多地研究市场问题,“不仅考虑供给方,还要考虑需求方”,否则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