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一家隶属于神华集团的煤炭企业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3亿元,经济增加值负8.1亿元,但依然提出了下半年增产稳收的目标,力保全年亏损额控制在5亿元之内。越亏损越生产,看似让人不能理解,但事实上这样做的煤炭企业有很多。
据了解,在煤价几乎降到谷底的情况下,一些产煤大省的地方煤矿几乎全部关闭,电力企业一半以上的煤矿也都选择了减产或停产——大唐集团在内蒙古东部的一座年产3000万吨的露天煤矿预计今年的产量不超过300万吨。现在,唯一停不下来的是传统国有煤炭企业。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停不下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国有煤炭企业固定职工多,而民营企业和电力企业大多雇用“外包工人”,市场不好的时候就将工人遣返,等市场好了,再让他们回来。而国有企业一旦停产,职工就无异于待业在家,“保就业”和“保稳定”的压力很大。
基于这样的考虑,大家只能是咬牙坚持,“力保”亏损控制目标,但这样的坚持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心中有数。
正当煤炭企业在寒冬中忍饥挨饿、陷入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之时,火电企业迎来了温暖的春天。面对低迷的煤炭市场,许多煤炭企业在寻找未来出路的时候将目光瞄准了煤电一体化,力求实现煤电互保,挖出来的煤不至于堆在家里没人要。然而,那些没有电厂的煤炭企业显得异常着急。近日,记者听到不少长期“一条腿走路”的煤炭企业抱怨:“因为下手慢、政府审批滞后等原因,我们没有‘抢’到电厂,如今后悔死了。”
距离国电集团平庄煤业公司仅几条街的元宝山电厂隶属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蒙东能源公司,每年能消耗近500万吨电煤。去年以来,国电一直在同中电投商议,希望通过置换将元宝山电厂划给自己旗下的平庄煤业集团。现实却是,中电投在蒙东的露天煤矿也正为销路发愁,虽然要经过一段铁路运输,煤价贵了几分,但元宝山电厂对消化自家煤炭很有帮助。
由此可见,即便是电力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也很难抱成一团,更别提从来都是水火难容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联姻了。虽然山西省省长已经加入卖煤的队伍,亲自到各大电力企业去做工作,但不要忘了,电力企业在山西也有很多煤矿,肯不肯拉煤炭企业一把,电力企业自然也会在心里盘算。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煤炭市场好的时候,煤炭值钱,电力企业花钱都买不到好资源。如今,煤炭市场遇冷,电力企业再也不提买矿的事了,反之,煤炭企业在火电效益不错的今天,恐怕也很难买到有价值、能盈利的电厂。
日前,国家发改委已经下达了史上最严厉的禁令,坚决不批过剩产能。火电事实上已经是过剩产能了,在全社会的用电量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各大火电企业无法实现满负荷运转。
此外,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一轮修订的出炉,火电厂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火电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各大电力企业都在抓紧淘汰落后小火电,煤炭企业想要进入火电行业还需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