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长春市合隆开发区内坐落着一家电厂,它将节能减排理念根植在每位员工的内心,将节能减排行动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它立志要建设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的现代花园式工厂,并已踏上了由脱硫脱硝向“脱碳”迈进的征程。这就是华能长春热电厂。 ———题记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探访华能长春热电厂,眼前的景象与一年前有了很大变化。刻有“用精细成就品质让安全成为习惯”厂训的石碑醒目地伫立在厂门口的花坛中,平整宽阔的道路,洁净的厂房,错落有致的锅炉钢架,郁郁葱葱之间一座红白相间的烟囱拔地而起吐出朵朵“白云”。一年内,华能长春热电厂先后荣获“2012年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国家能源局2012年度“金牌机组”和“中电联2012年度30万千瓦级供热湿冷机组竞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是什么让这家投产仅3年多的年轻发电企业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家电厂在生态建设和经营理念上又走出了怎样的捷径?带着疑惑,记者展开了调查。
全面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节能环保天天做,节能减排日日行”……无论是在厂区,还是厂房内,都可以看到这些醒目的标语。“想要发展成真正的生态电厂,首要问题就是节能环保。在吉林省的火电企业中,我们是首家与主机同步投入脱硫、脱硝和电除尘环保装置的电厂。”华能长春热电厂厂长张园果对此颇为自豪。
华能长春热电厂2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是吉林省“十一五”期间“上大压小”的重点工程,1、2号机组分别于2009年12月20日和2010年4月17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各种环保设施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国内首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褐煤供热机组锅炉等离子点火、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吉林省环保厅总量处大气减排负责人韩长鹏评价说:“华能长春热电厂一直积极推进脱硫、电除尘等项目的改造工作,2012年自筹资金700余万元,分别实施了两台机组旁路挡板的封堵工作,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该厂积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于2010年7月份在省内率先投运脱硝系统,在无补贴的情况下提前运行30个月,为吉林省‘十二五’污染物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的历次污染物减排核查中均处于前列水平。”
“通过实施指标竞赛、燃烧优化调整、机组冷端优化试验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历经18个月的努力,我厂供电煤耗下降了35.1克/千瓦时。去年相继以高分获得华能集团公司‘两型企业’和‘优秀两型企业’验收。”据张园果介绍,该厂投运以来,累计发电近79亿千瓦时,目前各项技术指标排在吉林省内同行业前列。环保投运率均为100%,电除尘效率为99.8%,脱硝效率达到55.7%,远高于50%的设计值;脱硫效率达到91.21%,高于国家标准1.21个百分点;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0035.59吨,减排氮氧化物6266.88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始终如一、常抓不懈的具体行动。”从张园果的口中记者得知,华能长春热电厂自去年以来,全面启动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
记者了解到,该厂一方面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在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供热量达到485万吉焦,共替代小锅炉房108座,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积极进行热网改造,将电厂内部热网由一次汽供热改造成用城市供热回水串代,减少热能损失,并积极研究锅炉烟气余热利用。另一方面实现粉煤灰、石膏的综合利用,2013年产出粉煤灰18万吨,石膏2万吨,100%销售给当地生产企业,较好地保护了环境,按要 求建设的灰场至今尚未启用。同时,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厂年用水量约600万吨,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
不仅仅是脱硫、脱硝,华能长春热电厂的思维更为超前,目标更为远大,他们的眼光已经落在了“脱碳”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推动的重点工作,燃煤电厂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今年我们与集团的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始着手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和应用试验。目前相关设备已经运抵,估计下半年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张园果向记者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时说。
把一滴水一克煤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年没来了,都说华能长春热电厂的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就一年能有什么变化?这次一定要到生产现场去看看。”可以说,吉林省电科院副院长李秀云是华能长春热电厂从无到有的见证人,从该厂设计之初,到调试、投运,她都亲身参与其中。前不久,就在她来该厂仔细了解了生产现场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华能长春热电厂无论是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还是现场文明生产管理,都是吉林省内火电企业中最好的。”华能长春热电厂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采取了诸多有力举措,出实招、求实效,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显著提升,真 正实现了“赢在细节”。用张园果的话来说就是:“只有把一滴水和一克煤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达到精细化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这套精细化管理办法,最终被长春热电厂总结为“三精”管理体系,即精细管理,精心调整,精确检查。
在精细管理上,通过集团公司SAP系统的良好运行,加强了各项费用的过程管理,切实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刚性。同时根据月度电量计划、电煤供应形势、设备健康状况及不同季节特点,精细分解电量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精细安排各种经济运行方式8项,精细编制事故预案62个,做到电量进度按时完成、运行操作经济高效、异常处理正确迅速。
该厂按照能耗诊断、量化对标的方法,在运行调整上下工夫,落实西安热工院冷端试验方案,使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和机组真空保持在最佳状态;调整凝结水系统运行方式,保证凝结水泵变频和压力在最佳工况,有效降低了凝结水单耗;精细编制启、停机节点计划,使机组启停安排更加合理紧凑,启、停消耗降至最小。同时研究制定“发电供热错峰调节方案”等保供热、保机组、保电网的安全措施,解决了夜间供电低谷时段要求高温度供热的难题,为电网在后夜度低谷探索了一条新路。
该厂还积极开展“三查三分析三做到”
活动,即一查调度曲线,分析当班电量完成指标,做到电量完成可控在控;二查系统设备隐患,分析危险点,做到系统无漏洞,设备无缺陷;三查运行方式和参数,分析优化运行方式和最佳工况,做到压力等主参数“秒秒压红线”。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聪明才智,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发挥每一克煤、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的效益,逐步形成“全员、全面、全程、精确”的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精”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最终反映在华能长春热电厂的节能指标上。根据记者了解的数据,2012年该厂的供电煤耗仅为291.57克/千瓦时,度电耗水仅为2.01千克。这也是华能长春热电厂能获得国家能源局2012年度“金牌机组”荣誉称号的重要原因。2013年上半年,电厂供电煤耗累计完成279.73克/千瓦时。在华能集团公司2013年7月19日召开的生产指标发布会上,华能长春热电厂1、2号机组的供电煤耗、发电厂厂用电率两项技术指标双双获得同类型机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不仅追求生态和谐还要追求社会和谐
华能长春热电厂所在的合隆经济开发区聂家屯,原本是个封闭落后的小村子,而自从电厂在这落户以后,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村路笔直平坦,楼房拔地而起,村民 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以前一到傍晚,村民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现在大家没事就会在电厂门口的大道上散散步、带小孩去骑骑车、赏赏花,或到球场打打球。可以说华能长春热电厂现在都成了聂家屯村民们的后花园了。”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韩世杰向记者感叹,华能长春热电厂建成后,对附近居民的生活改善真是太大了。
“过去的电厂给我们的印象是车间机器轰鸣、烟囱浓烟滚滚、厂区破旧灰暗,特别是冬天,下一场雪地上就落满了煤灰。但华能长春热电厂建成后,我发现冬天的积雪从开始堆积到融化的几个月时间里,都是洁白纯净的。特别是电厂投产供热后,取消了污染较大的小锅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对于生态电厂的建设,华能长春热电厂党委书记高友认为,燃煤电厂要做到与生态和谐共处,还要做到与社会和谐共处。
长春热电厂在行动上,不仅注意厂区的环境建设,还站在周围百姓的角度,不断优化厂区周边的环境。“我们很注重恢复厂区周边的植被,而且为了给厂区周边的村民提供方便,还专门用砖铺出了一条路,方便村民出行。”顺着高友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厂区外一条路面平整且幽静的林荫小路,两边种满了正在盛开的黄花菜。
在东北,冬季供暖是百姓关注的焦点。
目前,华能长春热电厂的供热面积接近 1000万平方米。韩世杰告诉记者,在华能长春热电厂投产前,合隆镇一直采用区域锅炉单片供暖,烟囱林立;电厂建成后,仅仅给合隆经济开发区供热就有200万平方米,使当地居民与城里市民一样享受到了稳定的集中供暖。“有了集中供暖,现在镇上的楼房都从2008年的1000元/平方米左右涨到了现在的4000元/平方米。”在韩世杰看来,华能长春热电厂的建成对当地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绿色发展,奉献清洁能源,是华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宣言,更是华能长春热电厂的立企之本、发展之源。我们将不断推进节能技术的创新改造,提高能源转化效益,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用责任创造价值,用责任赢得未来,为推动地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谈到今后工作思路,厂长张园果的话掷地有声。
后记:如果放到全国的火电企业中,华能长春热电厂的单机容量不算高,规模不算大。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厂,却在节能环保工作上有所作为。这种作为,可以归功于华能长春热电厂贯彻落实华能集团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绿色发展计划,在行动上的扎实有效推进,在技术改造上的不断创新变革,在管理上的精益求精,在思维上的大胆和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