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1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以下为总理答问妙语集:
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不仅使经济像活水一样流动,而且给人们带来和谐与和平。
我们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指责,甚至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因为这样做反而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间,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
我看到台湾的报纸,很大的篇幅报道温总理关于让利的论述。可是我在在线访谈时讲了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就鲜有报道。
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
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我对有些国家要提高出口的比重予以理解,但是我所不解的是,为了提高本国的出口而贬低本国的币值,反过来又企图用施压的办法来强迫别国的货币升值。我以为这种做法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
[page]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这应该引起全世界各国的警觉。
在这里我愿意给记者们介绍一个你们不甚熟悉的情况,那就是中国的贸易总量虽然很大,但50%是加工贸易,60%是外企或与外企合作企业的出口贸易。如果说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也无异于打击了你们本国的企业。
你的问题问得还是比较平和的。实际上现在在舆论上,已经出现了“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的观点。
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任何国家,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
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
虽然我是一个基本没有节假日的人,但我还是喜欢锻炼的,无论是散步还是游泳,都使自己的身心能够放松,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对付繁重的工作。
你提到一个让我非常感到担心的问题。我曾经讲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需要十分谨慎和灵活。我相信明年的记者招待会我还是满面笑容的来对待你。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国,币值的不稳定引起我们很大的忧虑。我去年说过我担心,今年我还要说我担心。
国家的金融资产不容得有一点的闪失。在这里,我还要强调另外一面,美国国债是以美国国家信誉做担保的,我希望美国以实际行动让投资者放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
我曾经讲过,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我认为世界经济的失衡,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中国的贸易上。世界经济失衡,主要是反映在一些主要经济体消费与储蓄的失衡,一些金融机构只顾自身利益,过度扩张而造成金融的不稳定。如果从深层次讲,世界上最大的失衡是发展的不平衡。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受害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
[page]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勿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曾经讲过,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延伸阅读:温家宝总理两会精彩语录
另据扬半岛都市报讯 每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都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出口成章的妙语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从2003年那一句“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到常常被人提起的那句座右铭“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人心中,便永远有了一位“平民总理”的形象。
>>>2003年
◎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 ,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
◎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负起责任来,才不会人亡政息。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2004年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特别是在困难中学习的民族。因此,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经验、教训和启示。
◎如果再给我们20年、50年的稳定,中国一定会发展得更为强大,因此,团结和稳定确实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我一个总理最为关注的问题。
[page]
>>>2005年
◎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
◎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各项事业缺乏资金。快了也不行,经济生活长期处于紧张阶段,难以为继。
◎农民对土地的经营、生产自主权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这个法是一个加强和推进两岸关系的法,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也不是一部“战争法”。
>>>2006年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
◎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既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
◎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 、安全等问题解决得更好。
◎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 ,不言失败。
◎我们说要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就是说永远不变。
[page]
>>>2007年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 、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我的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温总理引用过的古诗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
总理开场白中提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意思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谭汝为解释,温总理在开篇入题之际用这句诗词,主要因之前提到的近两年我国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用这句话鞭策全国人民、政府职员和自己,要朝着国家发展既定的目标,踏实向前,不可功亏一篑。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总理开场白中提到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谭汝为解释,这句话本意是我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死去也不后悔。温总理用此句明志,就如其同样说到的“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
谭汝为表示,为了其深爱的祖国,将不会考虑个人得失,将会以国家为自己的一切,为之奋斗直至生命终结。1981年,邓小平为《邓小平文集》写序言时说过同样深情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page]
人或加讪 心无疵兮
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谭汝为表示,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出的哥本哈根会议一问,温总理以此诗句“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来告诉世界,在哥本哈根会议,在全球气候问题上,中国已经做了并且还在继续努力做所有可以做到的事情,中国内心坦然。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在谈到中美关系问题时,温家宝引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用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08年引用古诗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从《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演变而来。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明太祖宝训》卷六,原句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009年引用古诗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
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等编著《淮南子·卷六览冥训》,意指求取火种不如自己去使用上古取火的器具,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据新华社等综合整理
[page]
>>>2008年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我总说这句话,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是破坏者。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2009年
◎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
◎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据新华网
[page]
○讲述
温总理就像一位朋友
“温总理像一位friend(朋友),笑起来很和蔼的样子。”俄通-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俄通-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社长,基里洛夫可以说是个“大管家”,他在中国至今已经17年 ,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中文。3月13日晚上,记者对基里洛夫进行了采访。
●采访中国两会12次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参与报道中国两会的?
基里洛夫: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每一年的两会我都去报道,到今年已经是第12次了。
记者:您对温家宝总理有什么特殊印象?
基里洛夫:温总理像一位friend(朋友),笑起来很和蔼的样子。温家宝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非常了解,每次他给我的回答总是非常全面,让我很满意。温总理的文学功底也很深厚,总是能出口成章。
●学习中国经济模式
记者:以前您经常问及中俄关系,今年还问这个问题吗?
基里洛夫:我们关注的热点一直集中在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关系及未来的走向,今年也一样。不过,自从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大受影响,尽管中国经济也受到波及,但影响小很多,一枝独秀的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报道 ,让俄罗斯专家们多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
记者:贵国其他媒体对中国两会关注吗?
基里洛夫:不仅是俄通-塔斯社,俄新社、文传电讯社、《俄罗斯报》和俄罗斯电视台等数家俄国媒体都很关注中国的两会,数量在10家左右,大家都积极地报道,“尤其是电视台,我在使馆经常看到俄罗斯电视上在播放两会的现场画面。”
[page]
延伸阅读:温家宝:我还是有着充沛精力的
一样的着装,招牌的笑容,昨天上午10点,温家宝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三楼的金色大厅。进门,落座,步伐矫健依旧。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听到总理说今后三年,看到背景板上“三次会议”的字样,让人感叹光阴似箭,本届政府5年的任期已经过半。在谈到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他说在今后三年的工作中,会力求增加和外商接触的机会。在说到社会公平正义时,他表示将于在任的最后几年,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以后的领导人会更加关注这个问题。”
雪灾里的身影,地震时的眼泪,金融危机中四处奔走的足迹……这个68岁的“老人”,还曾在哥本哈根的60个小时里,几乎没有休息。
总理的健康,也牵动着国人的心。昨天的记者会上,一位来自香港的记者向总理提出了关于身体健康和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问题。
“至于我的身体,大家会看到,我还是有着充沛精力的。”这个基本没有节假日的老人回答说,自己喜欢通过散步、游泳让身心放松,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对付繁重的工作。
细心的记者还留意到,昨天长达2小时20分的记者会中,总理回答了13个问题,但只喝了4小口水,不到半杯,服务员都没有上台加水。
“我相信明年的记者招待会我还是满面笑容地来对待你。”在回答记者关于经济形势的走向时,总理是这么说的。
其实,记者们的期待,岂止是满面笑容。68岁老人的健康,也是13亿国人的慰藉。
[page]
观察
总理记者会,外媒最“受宠”
13个问题9个来自境外媒体
本报讯昨日记者招待会上,共有13家媒体提问,其中9家为境外媒体。
从1993年开始,“两会”期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就已形成惯例。而从会上提问的媒体成分看,境外媒体的提问比例均明显高于大陆媒体。今年亦如此,共有13家媒体提问,其中9家为境外媒体,境外媒体提问比例占总提问数的69%,与2008、2006、2005、2004、2003五年相同。这也延续了此前多年的比例。
中国的“两会”何以吸引诸多外国记者?他们又为何得到了提问偏爱?“总理希望借此机会,更多向外界解释中国立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此安排更多体现的则是中国的开放姿态。
所提问的境外记者中,大多数问题不约而同指向了经济贸易。曲星认为,问题之所以如此务实,则源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家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拉动了国际经济的50%。下一步中国经济将采取什么步骤,可以说中国经济已不单纯是中国问题,经济举措已关系到整个世界经济走向,与媒体本国产生关系。
解读
中美关系要顾及核心利益
本报讯经历了2009年“蜜月期”的中美关系,从去年年底开始摩擦不断,中美两国关系也随之遇冷。昨日总理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一系列的中美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美关系发展指出了道路:“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金灿荣认为,我国近年将国家利益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台湾和西藏问题则归核心利益范畴。温家宝的强调,金灿荣认为其暗示中美若能成为伙伴关系,必须顾及对方核心利益。
花絮
顶着大雪记者4点就来排队
3月14日,北京,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没有影响两会最后一场新闻大战的火爆。
凌晨5点半,当一位摄影记者踏着薄薄的积雪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时,发现前面已经有十几位同行在排队。最早的记者4点多就到了。天寒地冻,这么早到这里,只为在总理记者会这场新闻大战中占据有利地点。两个小时后,他们通过安检,立刻朝着人民大会堂三楼的金色大厅飞奔。
谁都想离总理更近一点,谁都想得到提问的机会。这边,摄影记者占领摄影区的制高点;那边,文字记者们几分钟内就将前三排位置全部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