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生物多样性:被漠视的环保智慧

2010-03-09 13:01:27 能源

我们口说着环保和低碳,但是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实际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更简单,更经济、更有效的环保。


在《阿凡达》中,真正参透潘多拉星球内部巨大的自然力量的是一位生物学家:潘多拉的整个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四通八达的神经网络,盘根错节,其中每一个生物都是一个信息连接点,破坏任何一个都会触发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风靡全球的《阿凡达》没能将电影的生态主题——生物多样性从少数人“默默无闻”的寂寞求索中拯救出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比“火星文”还更加生僻的词语。即便是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也没有更多的关注和目光投向这个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关的领域。

原因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口说着环保和低碳,但是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实际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更简单,更经济、更有效的环保。”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约翰·马敬能(John MacKinnon)博士接受《能源》杂志的专访时表示。

小物种与大气候

马敬能也是一位生物专家,目前从事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他试图用更加通俗的解释使这个概念能够摆脱过于专业的语境束缚,而真正的被大众所接受;为此,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生物资源就如同图书馆一样,如果拥有其他图书馆所不具备的稀有书籍,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就是说,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物种资料越充分,我们越有机会分析和研究更多的物种,获取更多稀有的物种和生态知识。”

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突出的体现在情况变化的时候。马敬能以中国的小麦(2279,1.00,0.04%)为例,来说明生物多样性对于气候变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之前有许多的稻米品种,因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而异;有的在高原,有的在悬崖峭壁,有的适宜旱地生长,有的能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存活。由于气候变化,目前中国有些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如果这些有着特殊基因的稻米能够被保存下来,就能解决许多问题。”

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对于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来说,更像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安排;一旦突发变化,一些适宜该种环境的物种就会借机生长起来,从而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人们不是因地制宜,来选择种植适合的水稻品种;而是想方设法来改变土地情况,制造暖棚,加化学肥料,改变土地状况,使其适合种植同一种水稻。“久而久之,其他具有特殊品质的水稻就没有了,一旦条件变化,水稻就无法生存。”

这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所强调的。“生物物种越丰富,药物发现、经济发展、有效应对类似气候变化等新挑战的机会就会越大。”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时,各国除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还签署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环保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之后的历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直都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正如欧盟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所说的:“与其他类似的重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相比,这一话题被关注得少了些。”

相比于官方机构,民间的漠视更是由来已久,盖勒普2007年的一个调查表明,34%的欧洲民众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另外的30%即使对此有所耳闻,但是对它的意思却一无所知。

隐性财富

“这实际上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尴尬所在,因为我们一直在提它的重要性,我们能计算出来这对人类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是没有人得到这个钱,这是一个问题。”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多数还体现在研究中,尽管数字庞大,但在外界看来,却是空中楼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曾指出,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仅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就会导致2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每年对自然保护区投资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5万亿美元。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计算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代价是什么,以此倒推,也能看到其意义和价值所在。”

马敬能认为青海正是由于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而承受了沉痛的代价:青海本该更加湿润,因为大气层上的湿气很充分,应该有更多的降雨来补充黄河的水量,但是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现在都在抱怨气候变化,实际上不是;就是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毁坏,雨雪稀少,草原荒漠化才日益严重。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样,中国根本就不需要启动耗资巨大的南水北调工程。”

的确,如果上述推导成立的话,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不容质疑。其实,在许多生产活动中,这种影响表现的更为直接。据马敬能介绍,现在四川的一些地区,人们不得不爬到高大的果树上,手动传播花粉,因为蜜蜂在当地已经绝迹。

“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生物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将此放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大背景来看的话,作用就更大了,因为物种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低成本环保

当然,在各国承诺并实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就更加凸显出来。

据媒体报道,巴西曾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40%;而此目标的达成,并不是采用什么特别的方法,主要通过减少毁林的方式。

只是利用自然系统的碳捕获和碳固定,就能达到减碳目标?

马敬能认为中国目前不太重视自然的碳固定功能,“其实,中国可以在这条路上进行多一些的探索和尝试,而不是仅仅关停工厂,放缓经济增长,以及减少汽车的使用等。”他对此做过一个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中国的绿地和森林覆盖率能够达到美国和欧洲的同等水平的话,中国就能够达到碳中和——也就是说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将弥补所有的碳排放。

尽管数据有待商榷,但这却是一个诱人的建议。尤其是在中国计划“2020年单位GDP碳减排40-45%”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环保与经济发展如何并行不悖就成为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这有一个‘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原则。” 以海洋中的鱼为例,你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保证持续捕捞的最大捕捞量是多少,超过了这个数字,海洋里鱼的产量就会下降;而在此原则下进行捕捞,则可以保证鱼量的持续增长。

同样的道理,森林和草地的数量和大小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能在这个水平之上进行利用的话,不仅能保证可持续性,而且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并不需要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或者为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而耗费巨大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环保很简单的一件事情,通常情况下,它不是要求你做什么,而仅仅是停止做什么。”比如,保护森林的最好方式,并不是去大量种树,而是尽量不要去打扰它,其余的事情就交给大自然来做。”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环保 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