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风电行业产能伪过剩?

2010-03-04 16:21:59 《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作者: 郝小娟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炒作风电过剩的话题,但是这个所谓的“过剩”真的值得我们忧心忡忡吗?

10月21日,在北京国展举办的2009中国风能大会上,一位记者的提问让坐在主席台上的韩俊良激动地拍案而起——“你应该把行业搞清楚再问!”

那位记者抛出了一个显得有点尖锐的问题:“目前风电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两年之后你们还会坐在这里笑得像今天这样开心吗?”

不知是因为面对众多同行和媒体,韩俊良即使“打掉门牙也要往肚里吞”,还是华锐风电当真没有感受到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作为华锐的老总,他斩钉截铁地否认了那位记者的猜测。并为此解释道“产能过剩,指的不是风电行业或这个产业的产能过剩,而是指风电设备制造产能过剩。”事实当真如此吗?毕竟证监会和发改委为了应对新能源的投资过热问题而磋商,意欲收紧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

如同夏日里突如其来的一场雷暴,风电发“疯”的势头让所有人都感到措手不及。看看下面的数字吧,也许除了中国那不太“靠谱”的房地产行业,没有那个行业能实现这样的增速:三年里,中国生产风电整机的企业从6家猛增至现在的70多家,为整机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从几十家增长到200多家。即使竞争已显得相对充分,可还有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宣称要进入风电领域。这些企业的产品大多为风电主机配套,或者为风电主机的主要零部件配套。

也许是受到很多“乐观”人士的影响,新进企业都把风电当成了捞钱的金矿。“中国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蕴藏总量约为32亿千瓦,可以开发的装机容量有2.5亿千瓦,即使中国风能总量为10亿千瓦,有开发价值的有1.6亿千瓦,装机容量也接近10个三峡大坝工程。”这些论断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经常见诸报章,并让企业家们为之群情激昂。所以直到现在过剩论调已经流行的时候,很多企业家显得并不在意。

中国领军的几个风电设备企业老总都承认业内的确出现了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的,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的风电整机企业,产品供不应求。金风老总武钢说:“在金融危机中,因为受过剩和资金压力的双重影响,很多配套商纷纷降低价格,金风科技的采购成本得到下降。”而那些只是将采购来的风机配件进行简单组装的整机企业,过剩对它们来说则是危机。可见其它的风电主机厂老总和大量的风电配套企业老总可能并不像武钢这样轻松。虽然发展风电是我国的长期政策,但是风电场的建设是一个投入成本很高的工程,预期中的巨大蛋糕可能并不能很快兑现。而目前,加上在中国风电市场逐鹿的外资企业,在风电这条产业链上赚钱的企业群体显得有点膨胀和臃肿了!

仅仅只是在风机配套领域表现出过剩的苗头,却已经让很多媒体心神不宁了。然而过剩当真猛于虎吗?

中国的煤炭业早在1997年前后就出现了产能过剩,于是国家把煤产量从1996年年产14亿吨降到了2000年的不到10亿吨,结果导致了2003~2005年间一些地区出现的煤荒和煤炭价格急剧上涨。而之后出现的大量投资却又把煤炭产量推到了2005年21.9亿吨的历史新高。同样,中国的汽车业在2001年的时候也遭受了产能过剩这一尴尬,发改委发出了汽车工业出现产能过剩的警告,但是汽车市场还是从当初的200万辆迅速增长到今年的1200多万辆,市场热火,很多产品供货不足,不能当时提车,需要消费者耐心等待。

在过剩明显的当口,政府往往会挥动宏观调控的宝剑,这对过剩产生了明显的遏制作用。但即使政府没有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可能市场也会逐渐消化这个问题,因为过剩也许来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和商人的逐利本性在市场经济之中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当一个新生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的时候,谁不想去分一杯羹呢?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领导人都会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判断,对市场容量有准确的衡量。因此一哄而上、纷纷上马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中国风电行业号称有70多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但真正具有大规模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超过10家,产能一年达到3000台的只有3家)这可能是一个行业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当过剩出现时,激烈的竞争会加快企业的淘汰速度,实力差的企业不得不另找出路,生存下来的公司逐渐形成若干巨头竞争的态势,而这些公司科研和生产实力强大,有充足能力为该行业制造优秀的产品。中国彩电行业当年也经历了无序竞争和激烈的价格战,而在淘汰了一些小厂商之后,也形成了海尔、康佳、海信、创维等大企业瓜分市场的竞争局面。这也许是行业进化无法绕开的环节。

尽管制止过剩的出现是我们力所不及的事情,但是在过剩之中,想办法不被市场淘汰却是可以尽量争取的。

美国、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先后出现了多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海外投资等方式有效将国内制造业产能向全球转移,有效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国内的风电企业已经开始借鉴这样的做法。

武钢表示,“未来金风科技将在美国建设风场和销售风机设备,但重点仍将放在老本行风机设备制造上。”在此之前,金风科技已经展开一系列的海外化布局。华锐也不甘示弱,韩俊良充满信心地对与会媒体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未来至少要占到国际风力发电设备30%以上的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