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搜狐财经独家获悉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将在两会期间提出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将北京市作为低碳金融创新试点城市、规范和发展电子支付服务产业以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4项提案。
提案1:关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大力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单一的融资模式,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天性是追逐利润,厌恶风险。而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誉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级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例如:大力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制,成立中小企业合作基金等等。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但是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办法在于彻底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政策上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直接向中小企业融通资金,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通的资金是长期性资金,可供中小企业长期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后,为了应付短期的还本付息压力而出现的短期行为。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容量有限,门槛较高,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发行上市融资的。因此,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要想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场外的证券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可以遍布全国,容量很大,门槛较低,场外交易市场可以大量地容纳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如此,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使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
实际上,我国在1998年以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当时我们建立了29个地区性的证券交易中心和NET与STAQ两家全国性的法人股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扶持了当时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我们为了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将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全部关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证券市场的法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完全具备重新建立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我们相信,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增加了证券市场的层次,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page]
提案2:关于将北京市作为低碳金融创新试点城市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 贺强
当前,碳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碳交易量的急剧增大,低碳金融研究的逐步深入,都标志着以气候变化、新能源和环境等为要素的低碳经济将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主题。中国作为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无疑将成为国际碳金融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在传统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方面,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下数十年;而在低碳金融领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约只有五到十年,只要奋起直追,完全可以和发达国家碳金融市场实现同步发展。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被确定为未来的经济工作重点。2010年2月24日,胡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确保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大方向,这也给创新的低碳金融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北京作为首都,在金融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都设在北京,各大银行总行、各大证券保险投行总部、各大国外金融机构代表处也都设在北京。更大的优势还在于新兴的低碳金融领域。在以碳金融市场建设为核心的低碳金融发展方面,北京已经开始成为全球重要的碳资产聚集中心。各大金融机构都以北京为研发基地,开始研发和推出一系列的低碳金融产品。北京环境交易所已经成为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和低碳金融发展领域的主要探索者和领导者,不但完成了全国第一笔企业自愿减排交易,还联合纽交所集团子公司BLUENEXT交易所联合开发了中国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并已经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成功发布。
北京市政府对低碳金融的发展也是高度支持。2008年4月3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促进低碳金融建设。2009年,北京市已在全国率先成立金融服务工作局,推动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人文金融”,服务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战略目标。绿色金融的主要内容就是低碳金融,低碳金融已经成为北京市金融工作的重点。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顺应全球低碳革命和低碳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发挥低碳金融在推进节能减排过程中的作用,把北京这个全球重要的碳资产聚集中心变成真正强大的碳资产管理中心,最终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的碳金融交易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碳金融中心,形成我国金融产业新的增长极,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建议有关部门批准将北京作为低碳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并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北京市低碳金融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通过发展低碳金融促进北京市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
二、大力支持北京市政府建立和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促进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的业务发展和创新。将北京市环境交易所业务纳入《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的业务范畴,充分利用该政策,推进一些试验性、带有各类创新性的低碳金融和减排业务的发展。
三、利用北京市良好的金融环境,探索中国本土碳交易市场如何完成阶段性跨越。争取突破目前以国外买家为主的碳项目初级市场(本质是远期合约交易),上升到碳商品市场(碳现货市场),继而完成向碳金融市场(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的过渡。摸索每个阶段所需的政策边界和监管模式,进而提出跨越式发展所需相应配套的碳融资体系、碳交易平台、碳服务体系、金融产品和工具以及碳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四、在北京市开展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碳减排指标交易试点,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同时实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地区低碳发展。
五、落实国务院的二氧化碳减排标准的要求,鼓励部分北京市属企业、上市公司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发起“企业绿色社会责任联盟(碳中和联盟)”,鼓励企业通过购买环交所推出的“熊猫标准”碳减排指标,实现碳中和,积累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并通过企业公开透明的减碳行动,实现北京市整体的碳减排目标。
六、推进北京市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碳交易、碳金融工具开发应用和碳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先期探索和试点,逐步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碳资产管理中心、主要的碳交易中心、低碳金融信息中心和低碳金融创新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北京市低碳金融的创新力、集聚力、贡献力和辐射力,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金融中心城市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持。
[page]
提案3:关于规范和发展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 贺强
支付系统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标准化支付服务对促进市场交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资金处理效率、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电子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这一空白,电子支付服务产业和银行合作有利于建立完善多层次、市场化的支付服务体系。
电子支付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电子商务进入门槛,为各个行业量身定制了各种支付解决方案,引导传统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对发展内贸、拉动消费、创造就业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支付服务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有效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企业资金效率和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电子支付服务能很好地整合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实现大中型企业的运营系统(如ERP)与电子支付系统无缝整合的同时,可跨银行监管企业的交易资金流及信息流,将市场经济行为最大限度地纳入监管范围,有助于辅助控制国家货币发行,控制通货膨胀。电子支付公司还可以将中小企业拥有的优质应收账款给予快速融资,并进行电子集成化管理,革命性地解决了多个行业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缺担保、缺抵押、缺信用及管理操作成本过高的问题。
目前,国外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例如,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产业已经占据产业链的半壁江山,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的总产值是所有银行存贷差收入的两倍。产业内部的细致分工支撑起了数十个十亿美元、百亿美元规模的大企业,如Visa和MasterCard,西联汇款,收单的First Data等等。在新兴的网上支付领域,PayPal已经在全球网上支付市场占据近乎垄断的地位,2009年其年收入预计超过30亿美元。
我国电子支付服务产业产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很快。2005年以来,我国电子支付产业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100%,2009年交易量达5766亿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的统计,我国已经有各类电子支付企业300多家,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业务种类覆盖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卡和票据跨行清算及集中代收付等各种业态。其中较优秀的综合性电子支付公司如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等已经获得了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内和国际企业以及广大用户的普遍认可,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行业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支付服务企业在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方面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优惠。
2、国内尚未形成电子支付服务企业聚集的产业基地,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支付服务企业。
3、信息安全问题对电子支付服务带来不利影响,如盗卡、网络钓鱼、诈骗、涉黄涉毒网站等现象层出不穷,影响了电子支付产业环境。
4、创新型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缺少具有信息技术知识、金融业务知识、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5、电子支付行业监管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规则和标准的缺乏将会阻碍这个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部分电子支付公司的经营风险有可能产生传导,导致社会风险。
为了保证我国电子支付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出台支持电子支付服务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包括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待遇、设立电子支付发展专项基金、设立国家电子支付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在政府采购及公共事业缴费中优先使用电子支付服务、为创新型电子支付平台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配合上海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天津市滨海新区创建国家现代电子商务创新基地建设,重点扶持特色鲜明、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支付服务龙头企业,实现区域电子商务产业资源的集聚和协同。
3、加强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环境建设,加大对盗卡、网络钓鱼、诈骗、涉黄涉毒网站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完善有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引导,防止电子支付企业的无序化发展及违规运作导致的风险。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支付公司的资金风险管理,杜绝信用卡套现等非法行为,防范电子支付的传导性风险。
[page]
提案4: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 贺强
环境、能源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多次召开峰会协调各国利益,相继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协议,其中以《京都议定书》首次提出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尤为引人注目。虽然世界各国未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就减排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但都纷纷提出要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行“绿色新政”,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新潮流。世界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中,呈现出许多明显特征。主要包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的;以促进节能环保为核心;以关注低碳研究为基础;以寻求技术突破为动力;以活跃碳交易为手段和以发展低碳金融为支撑等方面。
我国建国六十年以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正在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运行中都存在着能源消耗大、使用效率低,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频频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
根据历史经验,每当我国经济增长率高于12%,经济就会过热,由此受到资源瓶颈与环境瓶颈的制约;经济增长率低于8%,经济就会过冷,又遇到新生人口瓶颈、新增老年人口瓶颈和新增就业瓶颈的制约,这三大瓶颈的制约要求我们必须维持较快的增长。因此,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维持在较高的区间,但又只能在几个百分点的狭窄空间运行才算稳定发展,突破这一空间就必须用政策来调控。经济稳定发展和政策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种粗放经营式的、外延扩大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彻底改变。因此,我们要走出一条在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依靠技术创新,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集约经营式的、内涵扩大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所要走的道路正是低碳经济之路。只有走低碳经济之路,我们才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忽冷忽热,以及不断使用宏观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状况。
目前,中国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被确定为未来的经济工作重点。2010年2月24日,胡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确保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培育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尽快健全与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环保部门在执法时有法可依。同时,提高碳排放源的监测水平,加强碳排放量的监管水平并加大对超额碳排放的惩罚力度,做到执法必严。
二、建议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建立“低碳评估体系”。为兑现我国政府40%-45%的单位GDP碳强度下降的承诺,建议将总指标层层分解,把碳排放指标完成情况与各级政府政绩相挂钩,成为今后10年考核各地经济工作的关键指标。
三、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整个低碳产业体系的发展。建议将低碳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力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逐步增加低碳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重。重点扶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等产业,着重加速发展太阳能、水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低碳能源。
四、制定全方位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大力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低碳经济的转型。首先,需要深化低碳领域的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如逐步开始征收资源税和碳税,并将部分税款专项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用。其次,在借鉴“赤道原则”等国际金融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绿色信贷”政策。鼓励各金融机构设立与低碳金融相关的业务部门,为从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企业及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四、探索整合中国本土的碳交易市场。为现有多家碳交易所提供一个自动报价系统,使各家区域性交易所能够实现远程信息共享。统一的交易市场不仅能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透明的对话机制,还能够通过竞价机制实现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
五、建议证监会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碳领域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借此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推进低碳经济主体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