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古木镇的途中,沿路尽是干涸的水塘和飞扬的尘土。
与古木镇人大主席黄佳云会面后,黄佳云立刻带着我们去查看旱情。
当天上午,这里又发生了大面积山火,镇党委书记、镇长迅速带领党政机关干部上山扑火去了。黄佳云一早就到县里开会,中午回来时,整个办公大院就剩下两个人值班了。
黄佳云说,从去年9月以后,这里就再也没下过雨。“我最怕去村组,一进村,村书记、主任就拉着我要水。”黄佳云向记者介绍旱情时,一筹莫展。
车基塘村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村子,全村153户,全部是苗族。来到车基塘村后,村主任熊开良一发现黄佳云便诉起苦来:村民家蓄水池的水又快见底了,镇里得赶紧送水救命呀,“没办法,我们都是节约了再节约,可这么多张嘴,再加上洗衣服洗脸洗脚的,一天再怎么省也要用将近半方水。上次送来的水,每家也就分到七八方,已经差不多了!”黄佳云答应赶紧想办法,优先给他们村再送点水。看到镇领导点头了,熊开良才露出一些笑容。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务局副局长吴盛华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目前,文山州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85万亩,占全州农田面积的97%,农业直接损失超过10亿元,还有72万人出现了饮用水困难。
“为什么不使用地下水?”“要有地下水就好了!云南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岩层疏松,根本蓄不住水,再说往年地表水丰富,光用雨水都用不完,平时谁去打井啊?没想到今年这么旱,现在就算想大规模打井也来不及了,地质条件和时间都不允许。”
文山供电局局长杨霖为抗旱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文山州供电结构比较特殊,当地小水电特别发达,装机容量达152万千瓦,在过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自给自足,可以满足当地用电需求,所以,大电网直到2005年才进入文山。在本次大旱中,由于水源干涸,无水发电,大批小水电站停运,水电机组出力不到总装机的20%,需从大电网调拨更多电力填补缺口。
杨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主要在做四件事,第一是积极向云南电网公司汇报,尽量争取更多下网电量,多要指标;第二是与政府紧密合作,合理分配使用小水电和大电网电量,限制大工业用电,重点保抗旱用电;第三是加强设备维护,预防事故发生;第四是加强线路巡视检查,防范山火,避免因发生山火而导致的跳闸等事故。”
在与记者简短交流的10分钟内,杨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都是州政府打来的,有要开会的,有要汇报的,全是抗旱的事。”在接完第四个电话后,杨霖起身,记者的采访随之结束。
“秘书长打来的,都急了,要我马上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