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石油供给“危中寻机”

2010-03-02 12:54:15 香港大公报

石油,这种被誉为「黑金」的「工业血液」,悄无声息地流淌在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细微毛孔中。多年来,中国这辆经济快车每每在加速前进时,能源的制约和瓶颈就显露出来。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中国已经实现九成能源自给。但中国的石油仍然是入不敷出,严重依赖进口,成为中国经济「向上之痛」。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平均,使得石油这种重要战略物资必须通过国际贸易才能达成其在全球的平衡使用。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的中国,如何寻找和保卫自己的石油生命线,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一道必答题。

能源安全引发争议

国家能源局最近公布的一组数字,成了悬在中国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2009 年生产原油1.89 亿吨,与此同时,净进口原油却达到1.99 亿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也由此首次跨过许多国人心中50%的心理防线,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使用的石油有一多半需要从国外进口。自从1993 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 年突破45%,其后每年均以2 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 年为47%,2008 年为49%,到2009 年突破50%警戒线,仅仅用了16 个年头。而且,中国未来对外部石油的需求丝毫没有延缓的趋势。

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中国生产原油1.89 亿吨,28年来首次出现产量下滑。但与28 年前不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下低迷起航,但却走出了一条「V」字形复苏路线,中国全年经济总量增长8.7%,在全球独树一帜,而作为工业晴雨表的用电量,去年全社会用电超过3.6亿千瓦时,增长接近6%。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的原油产量却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次下跌,难免引发人们的猜测:这片被业界评价为「富煤少油」的土地,已经开始无力供应更多「黑金」了吗?

如果因袭国际惯例,用储采比来看待中国的原油资源潜力,那答案将是恐怖的。所谓储采比,简单地说,就是指某地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依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09 年最新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中国2008 年末的储采比约为11,即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仅为11 年。

种种迹象表明,20 年后,中国原油进口将肯定实现「赶日超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中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安全势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能源外交花开果硕

在刚刚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中,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也作为成员纳入到这个高规格的国家最高级别能源议事机构中。这只不过是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积极实施能源外交的一个必然结果。经济危机的不期而至,客观上却为中国能源「危中寻机」创造了便利条件。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能源外交特别是石油外交取得最多成绩的一年。去年年初,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带队之下,中国在沙特得到了在任何时候均保证对中国原油供应的承诺。随后,中国又很快在此前困难重重的中俄能源谈判上取得突破。而中俄「石油换贷款」协议墨迹未干,在南美洲,中国与巴西、委内瑞拉之间的石油大单也相继签订。去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国签订了600 多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综合测算,每年帮助中国获得了约7500 万吨进口原油保障。若与去年中国近2 亿吨的进口原油总量相比,相当于中国全部进口量的37%是通过贷款换石油的方式获得。由于贷款换石油协议多为长期协议,这种协议形式实际上是锁定了我国将近四成的进口原油的稳定保障问题。如果再加上中国与中亚的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国获得充足能源进口。更为关键的是,在原来通过东南海上能源通道获取油气资源外,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均获得了稳定的陆上油源,实现了石油来源的多元化。

今年国际能源市场与去年世界受经济危机冲击而陷于低迷时已经大为不同。今年,中国在各方面的能源外交肯定还会稳步推进。

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如果留心中石油刚刚结束的公司年会,人们就会发现,过去的一年,中石油集团「油气勘探成果显着,成为建国以来第五个储量增长高峰年」。而过去的十年,中石油累计新增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到56.5亿吨。按国际惯例将采收率按30%计算,相当于增加控制储量17 亿吨,年均增加1.7 亿吨,实际上高于中石油自身的采油数量,中石油的石油开采可谓是「可持续的」。

然而,尽管数据乐观,但中国通过勘探弥补快速增加的石油需求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已经把勘探提到了如此重要的高度,中国的勘探速度仍然跟不上中国石油的消费加速度。中国未来的勘探潜力在于西部与海上,但即使按最乐观的估计,这些区域的油藏也无法满足中国的需要。

作为油田开发的基本规律,石油开采总是越往后越难,提高采收率一般只应用于老油田和成熟油田。

应用新技术提高采收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与油田后期的开采难度相抵销,很难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石油生产总量。因此,应加强中国能源使用的管理。

中国长期以来过度关注能源的供给,而很少从需求角度做好能源管理。怎样把能源用好,这是我们真正需要做好的工作。比如,提高单位能源价值,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排放。从长远看,减少石油的消耗量是中国维持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具体来看,消耗成品油最多的汽车行业将首先成为「开刀对象」。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是中国发展过程无法绕开的。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石油 石油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