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陕西省煤炭工业五年大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陕西省煤炭工业五年大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0-01-29 09:02:15 陕西日报   作者: 张志民 白振中 史鑫旺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和生产大省。做强做大煤炭工业经济既能更好地承担为国家提供可靠能源的重任,又能为我省经济大跨越发挥强大引擎作用。2004年铜川陈家山煤矿“11.28”瓦斯爆炸事故之后,我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措施,实现了连续五年煤炭工业经济以高于全部产业增幅的速度加快发展,同时由煤矿事故多发省跃入全国安全先进行列。认真研究分析以往特别是近五年来我省煤炭工业大发展成功做法,借鉴其它省的先进经验,对于加快推进煤炭经济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五年我省煤炭工业的成就与特点

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个产业的产能总量是决定其在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总量小关注率低,发展的支持率低,吸引投资的力度低。近五年来,我省坚持以加快新区开发和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煤炭产业的投入,大项目建设和技改投入年均百亿元以上,煤炭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煤炭产量由1.32亿吨提高到2.96亿吨,年均增长3000多万吨,年均增幅24.8%,煤炭产量仅次山西、内蒙古,居全国第三。2009年仅原煤实现总产值133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6%。煤炭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煤矿安全持续好转。我省是全国煤矿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2005年前也是全国煤矿事故多发省份之一。2005年我省进一步加强完善煤炭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在煤炭产量逐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连续五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由299人降至34人,年均减少53人,百万吨死亡率由2.298降至0.115,年均下降19%。2009年全省煤矿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7%和69.9%。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78.4%,比国家控制指标低82.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7.1%。未发生瓦斯死亡和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国家下达控制指标的27.86%,比全国平均水平84.48%低56.6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我省已由煤矿事故多发省跨入全国煤矿安全先进行列,先后四次在全国介绍经验。我省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做法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煤炭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结构性、区域性矛盾一直是制约我省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近年我省按照“稳定渭北、加快西进北上”和实施“三个转化”的发展战略,加快煤炭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彬长大佛寺、黄陵2号井、榆林凉水井等一大批煤矿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同时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关闭小煤矿305处,单井平均规模由五年前的14万吨提高到近50万吨。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蒲城100万吨二甲醚、兖矿60万吨煤制甲醇、彬长18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煤炭转化循环利用和洗选加工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或投产,以煤为基础的多元协调发展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我省煤炭产业的五年跨越发展既有艰难的奋斗历程,又有一些做法值得总结和坚持。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煤炭工业摆在经济主战场的领头羊地位,创造出了一个加快发展的好环境。二是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整合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职能,夯实管理责任主体,有效解决了煤炭行业管理“九龙治水”局面,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了煤炭产业发展的有效性、长期性、稳定性。三是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矿和煤转化大型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煤炭经济总量。四是不断强化以煤炭行业管理为基础安全监管手段,促使煤矿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强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我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来看,我省煤炭工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大环境持续向好。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仍将处于一个增长较快的历史阶段。我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三,消费量世界第一,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70%左右。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需新增产能21亿吨。特别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把鄂尔多斯盆地确定为21世纪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为我省煤炭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作为成长型的产煤大省,煤炭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国家对煤炭工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提出的“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相继出台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势头强劲。我省煤炭资源不仅赋存量大、保存相对完整,而且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资源量居全国之首。中、外投资我省煤炭开发的势头不断递增。四是煤炭行业的总体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我省多数煤矿的装备和基础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经过改制调整,以人为本、重视安全、多元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明确,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为我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煤矿安全基础还不牢靠,安全生产压力仍然很大;煤炭生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矛盾更加突出;专业人才短缺、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与走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的矛盾也是影响和制约我省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乘经济发展对煤炭工业拉动和国家对煤炭工业发展大力支持之势,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将是我省推进煤炭经济强省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建设一流煤炭经济强省的认识与思考

凸显资源优势,抢抓先机,以更大的气魄和更切实的措施推进煤炭工业跨越式发展,应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煤炭产业发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加快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我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80%煤炭资源煤层厚、倾角小、埋藏浅、开采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特别是低灰、低硫、高热值优质煤资源约1000多亿吨,占全国的50%,居全国第一。这部分资源焦油含量高、化学活性好,是加工转化的优质资源,具有发展煤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是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仅原煤经过洗选、矸石及煤泥发电、精煤干馏焦化、煤气焦油综合利用初加工,产值可增长1-2倍,继续向下游产品延伸,附加值可增长5-10倍。再用5年左右,力争使我省煤炭产量达到5亿吨,同时加快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我省煤炭经济总量完全有可能赶超山西、内蒙古,成为全国第一煤炭经济强省,煤炭经济对全省GDP的贡献将达到四分之一以上,实现由煤炭资源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的转变。

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监管力度。煤炭开采属地下作业,开采条件、安全环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环节多、难度大、专业性强,安全风险和责任重大,必须从开拓布局、采煤工艺、瓦斯防治、结构调整、科研攻关、矿井标准化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等基础工作抓起,突出技术和行政管理与现场监管相结合。同时应建立煤矿安全和科研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吨煤0.1元的标准设立煤炭开采及安全科研资金,重点用于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灾害防治、采煤方法、瓦斯综合利用等共性的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和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开展大型煤炭企业整合改造小煤矿的试点。根据我省煤矿保有储量、企业生产规模和地域分布特点,以技术和管理力量强的大矿为主体,通过并购联营重组等方式整合改造小煤矿,促进优势资源向大企业聚集,形成1-2个年产亿吨级、3-5个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一批3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力争在近期内使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600处左右,单井平均产能达到60万吨以上。到2015年,使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400处左右。实现“优进劣退”,“大进小退”,减少小煤矿数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煤炭流通市场建设。从构建国际国内煤炭大流通交易平台入手,借鉴山西经验,实行煤炭销售票证制度,建立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期货交易,降低价格风险,排解恶性竞争矛盾,防止煤炭产业大起大落。严格控制非法煤炭资源进入市场,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非法开采、违规开采顽疾。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从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在现有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的基础上,在全省实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制度,重点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型城市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因采煤引起的其他社会性问题。在重点产煤市县实行资源开采与当地经济发展一体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地方财政收入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一体化,生产与安全监管一体化,促进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进一步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产业管理体制。针对煤炭生产属于高危行业,点多线长面广和专业性强等特点,把发展和管理的责任夯实在一个责任主体上。依据国务院在山西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改革试点做法,进一步调整理顺我省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整合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职能,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涉煤管理职能进行集中归口,明确一个责任主体,履行对煤矿建设、生产、安全、销售、用工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推动全省煤炭产业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陕西 煤炭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