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煤炭工业局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省煤炭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共克时艰,取得了比预想更好的成绩。
安全生产创出新水平。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加强监管、超前防范,全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 0.043,创历史最好水平,居全国最好水平。
经济运行质量好于预期。全年共生产原煤1.4 亿吨,实现销售收入 1390 亿元,实现利税375亿元,其中利润190亿元。
能源保障基础进一步稳固。稳步实施“稳定中部、建设西部、准备北部、开发海下”战略,省内新增产能 1035万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省煤炭企业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量 500亿吨以上,规划产能达到 1.5亿吨,基本与省内持平。
非煤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共投资 58.9亿元,建成投产25个5000 万元以上非煤项目;省属煤炭企业非煤产业销售收入 634.66 亿元,地方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收入97.11亿元。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2 个、省级技术中心 11 个。全年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 73 项,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4 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省属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到34.46亿元,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 。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兖矿集团的南屯矿、济三矿,新矿集团的协庄矿、翟镇矿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煤炭行业培育节能示范试点企业, 30余处煤矿实施了矸石和膏体充填开采;循环经济型煤矿建设成效显著,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8.49% ,矿井水实现100% 达标排放。
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职工全年人均收入39700元,增长2.56% 。
经风雨方能见彩虹。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这场重大考验中,山东煤炭行业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统筹高产高效与生命至上的和谐统一;必须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统筹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必须正确处理主业与辅业的关系,统筹煤炭生产与非煤产业的同步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省内与省外的关系,统筹稳产增效与大举开发的相互支撑;必须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并重;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统筹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协调增长。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危机,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之年。省煤炭工业局党组经过慎重研究,确定了今年的五个主要奋斗目标。
煤矿安全: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 以内,力争保持去年水平,有效控制零星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煤炭生产:原煤产量保持在 1.5亿吨左右,实现产销平衡;
经济效益:实现销售收入 1600亿元,利税400亿元,利润195亿元;
节能减排: 原煤生产吨煤综合能耗降低2% ,吨煤电耗下降2%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5% ;
职工生活: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保持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山东煤炭业现状,要实现今年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认为须从以下八个方面继续努力。
强化基础管理,巩固安全稳定局面。一是扎实开展“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作用,做好重大灾害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大力加强区队、班组建设,认真做好班组优胜管理法的总结推广工作,夯实基层管理基础。二是扎实推进“ 两个主体责任” 落实。 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领导责任、监管责任、技术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兑现奖惩。三是扎实推进矿井装备水平提高。积极推广应用大采高综采、高效综掘设备,力争全省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 85% 以上;继续推广应用井下无线通讯、人员定位、远程监控集控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形成生产过程自动化、 管理流程信息化、系统监控数字化体系。四是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围绕“ 一通三防”、 防治水和冲击地压(矿震)防治“三个重点”及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点等,从严从细排查安全隐患。 严格执行灾害天气停产撤人制度。 五是扎实推进安全培训工作。六是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预案培训演练,加强应急队伍、救援物资和装备建设,抓好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的落实,提高矿井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优化发展布局,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一要科学组织省内煤炭生产。现有矿井要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新建矿井在建规模保持在1440 万吨左右,保持省内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待开发资源要精心组织好黄河北煤田的勘察和规划工作,高境界、大手笔建设黄河北煤炭基地。二要科学开发省外煤炭资源。针对省外开发分散、竞争力弱的实际,统一规划,结成联盟“抱成团”,形成山东煤炭统一品牌、统一对外开发优势;加快推进内蒙古上海庙、新疆伊犁及陕西彬长、榆林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力争今年建成投产矿井 10 对,新增产能 2015万吨。三要科学建设“一中心、一网、四基地”。抓紧建立山东煤炭交易中心,构建稳定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高质量地建好山东煤炭市场信息网,及时准确地反映煤炭库存、供求、价格等信息;加快推进龙口煤炭储备配送基地后续工程建设,尽早达到80 万吨储备能力、2000万吨运营能力,其他3 处也要加快进度,力争今年达到200万吨的应急储备能力。
加大调整力度,提高非煤产业发展质量。一要以延伸产业链为方向,以建设大项目为重点,突出集群发展,加大现有非煤产业调整、整合力度,推进非煤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二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在发展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和碳纤维、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建立起新能源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基地。三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按照煤机制造业振兴规划,提高数字化、大型化、重型化、配套化设备生产水平。四要做大做优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广新矿集团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经验,培育贯通全球、国内知名的物流公司。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加快信息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与生产经营的融合,提升运营效率。二要大力推动重大课题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三要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以兖矿、肥矿等为依托,建立冲击地压、承压水防治两个技术创新联盟。四要大力推动创新型人才建设。 通过设立“ 博士后工作站”、“首席技师工作室”、“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培养一批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要领域的领军人物,建设一批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难题的创新团队。
注重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一要强化战略管理。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统筹省内外资源开发、 产业结构调整、 自主创新、 节能减排等重点,以科学的战略引领行业和企业健康发展。二要强化精细管理。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确保企业平稳经营;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防范风险;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实施“精煤战略”,提高煤炭资源内在价值。三要强化“文化治企”。以愿景文化凝聚人,以安全文化“洗礼”人,以管理文化规范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
强化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培育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将去年四个矿的试点经验逐步在全行业推广。二是加快推进绿色开采。积极做好采煤沉陷地的复垦治理和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我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广菏泽市压煤村庄搬迁经验,有效解放“三下”压煤储量。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煤矿建设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省属煤矿基本建设成循环经济型煤矿,并在重点产煤市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煤矿。
加强行业监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工作理念创新。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善于超前思维,谋划工作,提高行业的知名度、认知度和影响力。二是监管方式创新。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强与安监、煤监联合执法,坚持定期检查、突击抽查、专项督查、驻矿盯守有机结合,形成监管合力,增强监管权威。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监管力量;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行业管理队伍。
突出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要牢牢坚持“一切为了职工幸福”的理念,广泛推行周五工作制、四六工作制、节假日放假制度,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重视和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和相关福利待遇,让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要牢牢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和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企业与地方、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职工和谐相处,多方共赢。
雪后初霁满眼春。新的一年,全省煤炭工业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为目标,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山东煤炭工业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