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智能电网以创新打造“低碳时代”

2010-01-20 10:57:57 互联网

         2009年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隆重奠基,这对南京、对江苏,甚至对全国的智能电网建设都有着标杆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将这个投资百亿元并将引领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布局南京,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是根本依托。国网电科院的科研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全国一流,产业化成果名闻遐迩。进入新的一年,国网电科院全体干部员工正全力以赴,以智能电网建设为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为全省乃至全国电力行业转型做贡献,为“低碳时代”、绿色发展做贡献。《高端对话》就此和国网电科院院长肖世杰进行了深入对话。

  建设智能电网是“低碳时代”的需要

  《高端对话》 电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能源。但将“智能”与“用电”挂钩,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新鲜。作为全国电力行业权威科研单位,国网电科院的智能电网研发已精彩破题,不久将做成一个大产业。请肖院长介绍一下建设智能电网的相关背景。

  肖世杰 智能电网建设是个国家战略,甚至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热点话题,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意义深远。在我国,从国家层面到江苏省、南京市,对此都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公司站在承担“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政治责任、促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的社会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和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安全责任”的高度,确立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并将其作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不久前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一届五次职代会暨2010年工作会议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2010年1号文,充分体现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决心和信心。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电网结构、解决特高压骨干网架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为重点,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以尽快满足各类能源基地大规模建设和智能用电对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关于建设智能电网的背景,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考察。发展智能电网既是电网运行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需要,更为低碳经济开辟了重要通道。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美国明确宣布实施智能电网改造计划。2009年1月,奥巴马发布《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在我国,改变以火力发电为主的格局,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也是一项重大战略。据测算,智能电网建成后,我国一年节约煤炭将相当于现有发电用煤的一半,减排二氧化碳4.8亿吨左右。而到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将达到35%。这就要求尽快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各种电源的输出和接入。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并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为都属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有的是机会。去年,国家电网公司结合基本国情和特高压实践,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并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2010年规划试点,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2011—2015年全面建设,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年引领提升,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我国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实现1.2亿千瓦的风力发电容量,20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

  国网电科院先发优势显著,空间巨大

  《高端对话》 国网电科院在我国智能电网领域的领先优势早已得到业界公认,请对这些优势作一梳理,以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国网电科院。

  肖世杰 国网电科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科研单位,按照“全院工作支撑智能电网、科研开发围绕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依托智能电网、检测试验服务智能电网”的工作思路,正在全力推进智能电网各项工作。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引领电力科技的发展,围绕“面向生产服务一线、面向公司发展重点领域、面向世界电力科技前沿”开展科研工作,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创造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并超前开展了大量的智能电网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具备了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装备支撑的先发优势。

  按照智能电网建设第一阶段开展“规划试点”工作的要求,我们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推进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智能电网技术框架和技术体系的研究,已完成《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太阳能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等技术框架制定工作,确立了我院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重点攻关方向。二是着力推进关键设备研发,已完成D-5000基础平台等功能开发,可大幅提高“三华”电网分析、优化计算性能;成功研制了面向智能变电站应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智能通信网管理系统基础平台、电网时间统一系统,为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保障;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实现挂网试运行;高性能纯光纤电子互感器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极大提高智能变电站信息化水平;基于GIS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研制成功,实现了智能诊断和辅助决策。三是加快检验服务体系建设,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 中心”,依托中心建设开展试验研究,已为国家“金太阳工程”提供多项服务支持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风光储示范工程建设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撑;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用电研究检测中心建设,当前已通过建设方案评审,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挥先发优势,我院已承担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中的多项试点项目,包括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系统,并成为世博园国家电网公司企业馆中智能电网展示中心重要的建设单位之一,提供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调度及信息通信平台”全部环节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当前,由我院承担的为上海世博园配套的110kV蒙自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于上个月25日顺利投运,这是国内首个智能化变电站,全部设备安装在地下,采用了数字保护、数字计量等智能化技术,充分体现了国网电科院在智能变电站研究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同时,另两项世博园配套项目“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系统”也已完成现场安装工作,正在进行紧张的系统调试。这些都为今年我院承担智能电网大规模试点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装备基础。

  南京基地瞄准“世界一流 国际领先”

  《高端对话》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的奠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节点。您如何评价这个项目?

  肖世杰 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是国内首个以智能电网自主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关键产品检测为主要内容的科研产业基地。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基地构建以引领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为目标的科研体系、以服务智能电网产品检验为目标的检测体系、以支撑智能电网工程实施为目标的产业体系和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的运行管理服务体系。它的目标定位是:“世界一流、国际领先”,在引领智能电网建设中担当重任。作为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科研体系将包括1个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和8个研究所、10个研发实验室,覆盖智能电网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调度及信息通信等所有环节。这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有效解决我国智能电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与清洁能源、互联网经济、物联网技术相促进、相融合,拉动南京、江苏相关制造业升级,促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创新型经济的新载体。对我们国网电科院而言,将为实施大科研、大产业、大检测、大营销体系的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基础条件,使我们有条件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及时进行专业和产业的布局,确保我院对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更加系统,重大装备的开发更加及时,核心产品的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获得很好的经济回报,我们预测,随着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深入开展和未来项目的大规模实施,智能电网产业将为我院带来每年超过150亿元的合同份额。

  对这个项目,省市各级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去年7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在南京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南京市主要领导举行会谈,就在南京建设智能电网科研和产业基地达成共识。南京市在江宁开发区为项目选定建设地址,南京市领导多次赴国网电科院和江宁基地现场考察,协调相关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支持我院依托智能电网的建设尽快做优做强做大,从科研立项、试点项目、技术服务、产业拓展、科研产业基地建设、检测试验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为我院全面参与智能电网工作营造了优良的环境。

  靠创新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高端对话》 对于智能电网,不同社会阶层认知角度可能不尽相同, 有的关注能源的环保和安全,有的关注电能的智能化使用。而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创新无疑首当其冲,甚至可以说本质上是对企业发展观念、创新实力的挑战和考验。对此,您怎么看?

  肖世杰 我们可以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启发。从历史上看,每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人类经历了两次产业革命后,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要在后危机时代赢得发展先机,唯有自主创新。江苏省委、省政府已经形成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发展新兴产业和推进自主创新相结合起来,其中就包括了智能电网。

  国网电科院,作为一家“国字号”电力科学研究机构,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交直流高电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测控、通信与信息工程、一次设备及其智能化、电力电子、轨道交通及工业控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多年来,我们持续加大科研投入,2009年获得纵向科技项目经费1.8亿元,加上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科研开发费用已连续多年超过销售收入的5%。2009年全院共完成科研项目97项,其中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9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政府和行业的科技奖项。“1000KV交流输电电路与无线电台间防护距离的研究”等6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500kV输电线路可移动直流融冰技术方案及装置研制”等16个国家电网公司关键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验收;“特高压互联电网安全稳定协调防御及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200余项课题按项目进度要求稳步推进。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兆瓦级汽轮发电机静止励磁系统成功应用。申请专利242项,获得专利授权89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8项。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编制和修订71项,其中牵头制定修订技术标准41项。我院蝉联全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成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去年我院各项业务指标仍然逆势向上,甚至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全年合并报表口径新签合同额105亿元,增长 180%,主营业务收入80.12亿元,增长 189%。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我们觉得,根本原因还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显著增强,在于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实践告诉我们,要确保企业有效应对各个方面的冲击,必须不断强化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自主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应用和面向市场,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而实现其社会和经济价值;要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成熟产品,必须建设相应的检验试验环境,为新理论、新标准、新技术的应用提供验证手段,为产品的设计、研制提供改进依据,为产品性能提供技术保障,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断完善。一句话,企业只有努力做到顶天(占据技术制高点)、立地(真正面向市场),才能经受住市场风雨的洗礼,才能赢得话语权和制胜权。

  让每一项科技成果都变成生产力

  《高端对话》 国网电科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确实令人欣羡,依托南瑞集团,几乎做到“一项科研成果就是一个产业”。另一个事实是,科研成果和产业化“两张皮”一直是众多科研院所变身为市场主体后的困扰瓶颈,影响了科技优势的发挥。请肖院长与大家分享一下国网电科院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肖世杰 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键在于转化。如果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不能应用于生产实践,那样的“创新”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相反,国网电科院的自主创新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相关行业前沿科技为方向,在科研和市场间建起了畅通的管道。正是依靠这种管道,我们拥有了多个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比如,近年来新培育的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产业。国网电科院是国内唯一掌握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电力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产品核心技术、工程设计与实施的单位,拥有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产品,其依托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发成功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少数几家国外企业的产品长期垄断这一市场的格局。我们先后承担了伊朗德黑兰地铁,北京地铁4号线、5号线,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上海地铁10号线,广州地铁2号线、8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等20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国内一流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品供货商和系统集成商,近期又成功拿下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等一批轨道交通项目。2009年全院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产业合同额突破4亿元,比2008年翻了近一番。

  走同样的路径,我院多个新兴产业迅速成长。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控制系统的产业化工作取得突破,兆瓦级双馈式风电变流器和2兆瓦直驱变流器实现成功并网,国内首套3兆瓦双馈式风电机组变流器研制成功。国产大型实时数据库项目进展顺利,组建江苏瑞中数据股份公司,成功申请到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基金项目资助。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也给我院传统优势产业注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能。我院电网调度自动化、信息通信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30%以上的发展势头。先后承接了华北智能电网研究开发、安徽调度自动化系统、四川映秀湾发电总厂监控改造及集控系统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绩效水平。我们中标上海世博会园区最大的单体工程上海世博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承建了黄河流域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的拉西瓦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这些重大项目不仅为我们企业带来了效益,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紧抓难得机遇,铸就更加辉煌的明天

  《高端对话》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市场竞争的铁律。国网电科院始终在行业前沿和国内外高手过招、比拼,相信这种危机感会更加强烈。我们注意到,国网电科院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您作为一院之长,对国网电科院有怎样的愿景?

  肖世杰 没有竞争就不叫市场经济,没有了挑战也就很难有真正的企业家出现。我始终坚信,要认清形势,坚定创新发展信心不动摇,才能紧抓机遇,开创美好的明天。

  面向未来,着眼全局,我院正面临“二次创业”的难得机遇。抓住这些机遇,就可为我院今后5年乃至10年赢得发展空间;失去这些机遇,我院跨越发展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我们将这些机遇归纳为几个方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环境趋于好转的机遇,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国网公司支持我院做优做强做大的机遇、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我院力度的机遇等。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些机遇,迎接挑战,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开创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新局面。

  2010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为抓手,以大规划为先导,以大科研、大产业、大检测、大营销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党风廉政、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证,深入推进科研开发、产业发展和运行管理方式转变,推动国网电科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我们已经明确年度经营目标,要努力实现新签合同额1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

  当然,这些目标的确立不光是有自加压力的勇气,我们更有科学依据。比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动脉,进入21世纪以来,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进入大发展时期。特别在我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导向下,大批城市开始筹建轨道交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2400公里,投资规模近7000亿元,这无疑为作为轨道交通重要配套设施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领域的科研投入,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力争至2015年,使该领域的产业规模突破15亿元。再如智能电网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国网电科院将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产品,重点发展让电网变得更可控、更灵活,可以承受更高等级的电压、大型蓄电池等方向和产品。等到南京智能电网基地项目全面建成,我们预计2012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名列同行前列。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江苏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早日将国网电科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力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铸就国网电科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电网 智能 时代

消息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