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初步探明陆域离地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43.5亿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如果按风电机组轮毂的高度推算,风能的技术可开发量约为6亿千瓦。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风电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很多企业眼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风机行业也成为财富神话的代名词。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规划预期。有媒体报道,国家批准开工的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屡屡突破既定规划,不仅总量上得快,而且单一项目规模也求大,目前各地纷纷争建1000万千瓦的“风电三峡”。针对风电这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认为,“推动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动力来自国家的政策倾向,受其影响的程度大于50%。”
全球金融危机也催生了我国风电制造业产能迅速膨胀。金融危机对很多电器出口企业造成极大冲击,使产品出口量大幅萎缩。此时,一批颇具实力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纷纷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
只几年的光景,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风力发电国家。据统计,国内风电整机厂商从2004年的几家急剧扩张到2008年的80多家,风叶生产企业达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近100家。
2009年上半年,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外,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开发投资总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等纷纷进入该领域,风电因此被业界称为“央企豪赌下的新能源盛宴”。
与此同时,风电制造的高额利润也驱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追逐。国内最大的风机制造企业———金风科技,风电整机的毛利率曾达到29%,令人咂舌的财富神话不断上演。
在风电制造业非理性发展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对风电设备制造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在近两三年间,风电制造业产能呈爆炸式增长。除东方电气集团较早进入风电制造领域外,天威保变、上海电气,以及北重汽轮电机、湘电股份等先后进入其领域。
种种因素,导致风电产业走上疯狂扩张之路。
从2004年开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增长达10倍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25倍。风电发展速度迅猛,也让2007年国家颁布的到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长远发展目标,仅2年后就显得不合时宜。2010年,国内风电的装机容量就可能突破这一目标。
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只有800万~900万千瓦之间,而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前4家,产能就已达到120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的2倍。根据有关规划,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
有专家认为,与传统产业的发展轨迹类似,新能源项目一哄而上的同时,风电行业出现重复建设的倾向,许多制造业企业转行生产风电设备,但没有独立研发核心技术,大批投产项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据知情人透露,目前风电设备企业中,部分企业在浑水摸鱼,有些企业研发能力非常薄弱,高额利润驱动下上马了风电,所生产的产品纯属仿制。同时,风电价格战已经拉开序幕。
专家分析,风电整机设备行业洗牌已成必然。如果把“上帝要让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用在风电产业上,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使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正面临一场严酷的你死我活的竞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满足未来市场需求,风电设备企业只有几家就够了,而现在却有80多家。”专家认为,“生存下来的企业首要的是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在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其产品的可靠性尤其重要。尤其是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达到多年的安全运行,没有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制造技术是不能实现的。”
“风电产业生产能力,宁可增长慢一点,但是要扎实一点,以便满足未来大规模风电发展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如是说。由于我国大多数风电制造商都是通过引进技术进入风电领域,仍处于由“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转向“自主创新”的阶段,而风电设备核心技术的缺失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软肋”。因此,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将是我国风电产业的长远目标,解决风机运行中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