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电煤运输进入高峰,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每天转运五万余车电煤,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一个多月来,我省持续出现严重电力缺口。据华中电网的信息,在目前全国多个缺电省份中,湖北省的缺电情况最为严重。湖北经济刚刚回暖,为何缺电红色警报就频频拉响?三峡工程全部建成了,湖北为何还严重缺电?面对无法回避的能源瓶颈,突破之路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方面。
全省高峰时日缺电0.4亿千瓦时相当于武汉市近一半的用量
如果武汉近一半的企业、商场、街道,甚至包括居民家庭成天停电,你能想象吗?
其实,如果将湖北省全部的电力缺口集中在武汉,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据省电力公司昨日介绍,目前湖北主网最大仅能满足1500万千瓦的用电负荷和3亿千瓦时的日用电量的需求,而预计近期最大用电负荷1790万千瓦,日均用电量3.2亿千瓦时,高峰电力缺口接近300万千瓦。
鉴于严峻的供电形势,从去年12月12日起,我省用电进入红色预警期,在确定居民用电的同时,对部分生产企业实施计划用电。统计表明,在12月12日至27日的限电高峰期内,全省累计限电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天限电0.4亿千瓦时。
武汉市的日用电量是0.9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全省高峰时的日用电量缺口,接近武汉市每天一半的用电量。目前,尽管供电形势有所好转,但日限电量仍在0.2亿千瓦时左右,限电警报仍未解除。
在省经信委制定的用电计划表中,限电负荷主要由工业承担,主要包括钢铁、水泥、铁合金、铝业等;一些“五小”企业(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则已经进入停电序列。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同样接到省经信委的有序用电通知,按照要求,从12月中旬始,武钢主体企业安排错峰检修,对部分辅助单位和设备实行停电。全公司每日限电20万至30万千瓦时,占其日负荷的五分之一以上。
在武汉市,1815户工商企业被列入限电名单,一些高耗能企业有的每周轮休两天,有的是一三五开工,二四六日停工。
重化工业加速回升导致电力供不应求
用电量常被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省经信委统计报表表明,去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全省用电需求持续萎缩,全社会和工业用电分别下降2.53%和7.33%。此时,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用电是主基调;下半年,随着全省经济逐步回暖,用电逐月回升,10月以后,我省用电迅猛增长。10-12月,全社会用电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2%。此时,保发电、保供电成了首要任务。
据省电力公司分析,在我省的用电结构中,工业用电近70%。2002年前,我省工业发展速度不快,电力富余,还主动向华东地区输送。从2003年起,随着县域经济发展,一些大型工业项目投产,用电量开始猛增。以往,一个县的年用电量很难达到5亿千瓦时,但是,有些县市的年用电量已突破10亿千瓦时,有的县市则超过30亿千瓦时。去年7月始,随着工业快速回暖,我省用电量增长由负转正,从8月份开始,工业用电增长速度超过30%,大大超过了7%~9%的GDP增长速度。
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吴新民认为,我省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其特点是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石油加工、化学原料、电力等重化工业加速发展。这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40%,但其能耗总量所占比重近80%。去年下半年,随着市场转暖,我省重化工业强劲反弹。如:电解铝上半年曾一度跌破每吨1.2万元,去年12月末则升至每吨1.7万元;铜的价格更是由上半年的每吨2.4万元涨至每吨6万元。相关企业由开车率不足30%,改为满负荷生产。重化工业加速回暖,使得我省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
98%电煤从外省采购“电荒”源于“煤荒”
也许有人会问:“守着三峡工程,湖北怎么还会缺电呢?”
据了解,去年8月29日,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中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三峡开始发挥其巨大作用。但是,三峡等大型水电厂的发电量是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的,近90%的电量送往其他省市,湖北购电量224亿千瓦时,占10.83%。
省电力交易中心主任曾伟民介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三峡电分配计划,去年1月份分配给湖北的负荷为110万千瓦,日送电量为0.25亿千瓦时,这对于日用电量徘徊在3.5亿千瓦时的湖北来说是“杯水车薪”。
湖北省用电70%靠省内火电厂。而湖北是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发电用煤的98%需从外省购入。这种能源结构,导致湖北电力供应长期受电煤制约。
以往,我省电煤主要从山西、河南采购。随着经济形势回暖,产煤大省河南用煤增加,已逐渐成为煤炭净调入省。山西已开始限制煤炭出省。逼迫我省不得不更多、更远地从陕西和内蒙古采购,煤炭调运压力和成本正进一步增加。
省经信委有关部门介绍,目前我省总装机容量4566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400多万千瓦。负责省内供电的装机容量大约在1800多万千瓦左右,如果满负荷发电,是完全够用的。但冬季河流来水较少,导致水电只能出力300万~400万千瓦,火电由于缺少“口粮”,致使30%左右的火电机组因缺煤而停机,进而造成缺电。
可以说,电煤紧缺是造成此次湖北大缺电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电荒”,不如说是“煤荒”。
变输煤为输电特高压通道应成首选
从眼前看,解决湖北“电荒”燃眉之急的方法是买煤。青山热电厂、阳逻电厂等电厂负责人、省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已赶往北方,紧急采购电煤。“从长远看,解决湖北缺电的困境,出路肯定不在发展火电上。”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周文俊说,电煤一年比一年紧张。解决“电荒”的根本之道是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水电等新能源,降低火电比重。如在瑞典,其火电比重仅占30%,其他为核电和水电。但是,核电建设周期较长,从立项到建成需要3至5年,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前必须立足于增加外部电力输送通道和能力,接受北方火电和西部水电,以弥补湖北省内资源不足”。
据省经信委运行处处长吴新民介绍,依靠特高压电网实现跨地区电力资源配置,可以大大缓解我省的用电困难。如: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产一年来,为区域间电力资源互济提供了更大的通道。去年,外省通过此特高压线路向我省输电18.7亿千瓦时,相当于输入电煤近100万吨;其中仅12月份就向我省输电6.4亿千瓦时,最大分配电力120万千瓦,弥补了我省近一半的电力、电量缺口。
周文俊介绍,一条特高压线路,输送距离可达1000公里到4000公里,输送能力为300万千瓦到900万千瓦,既可节约铁路运力,也可减少环境污染。其建设周期较短,从批准到建成输电,一年时间就够了。“必须变输煤为输电,争取特高压电网在我省有更多的落点。这既是解决"电荒"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