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解读甘肃省循环经济规划

2010-01-19 12:47:08 甘肃日报

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我省整体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不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肯定,更体现了国务院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开启了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1月15日,省委、省政府立即召开了全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对全面启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这标志着我省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进入实施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要义,推动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总结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教训,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刊发系列解读文章,并推出“循环经济在陇原”栏目,以飨读者。

“大家可能都记得,我曾经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国承诺——完不成节能减排指标,就引咎辞职。大家当时可能都为我捏了一把汗。”1月15日召开的全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讲起了2007年的这一段插曲。

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甘肃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在“十一五”期间,甘肃既要保持10%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又必须在发展中控制污染排放以及节能降耗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我决不是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甘肃的实际状况必须要这么做。”徐守盛坦言:“按照过去的经济增长理念,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确实有矛盾,但是我们要实现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 甘肃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但是资源的优势,没有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反而形成了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

甘肃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开发省份,高能耗、高排放、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不高、发展效益不高,对资源的利用还很粗放,利用率很低,没有做到吃干榨尽,大量能源被白白消耗,很多有用的成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能耗物耗过高。

近年来,我省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富有成效,然而压力依然严峻。2008年,我省万元GDP能耗高达2.01吨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达4.2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7倍。这不但造成很大浪费,严重影响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也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我省矿产资源保障率明显下降,作为甘肃支柱产业的石化、有色、钢铁等产业所需的矿产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高能耗带来高污染,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约束的矛盾日趋突出。“两高一资”的工业结构对区域内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区域性和行业性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水环境、大气环境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

事实上,甘肃千百年来频经战乱,加上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生态已经极度脆弱:水土流失在加重,沙尘暴频率在加快,盐碱地面积在扩大,陇南山地泥石流在加重,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主要河流工业污染形势严峻,土地承载力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甘肃的生态问题,就是全国的生态问题。甘肃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是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担负着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的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心的四件事,每一件都涉及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作为后发省份,我们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下决心治理污染,我们的发展才有可能又好又快。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了,社会承载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 甘肃的历史与现实,无不呼唤着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我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串起循环经济的主线,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资源—产品—废弃品”的传统直线经济增长模式,被“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代。它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反复使用的新途径,使得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以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使得废弃物得以回收利用、化害为利。

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革命,也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说:“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发挥我省资源优势、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未来的20年将是我省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对资源大量消耗的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早在2005年,我省就开始组织规划调研和起草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7年,我省被国家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之前,永昌电厂就响起了节能减排第一爆。我省在主要工业城市、10个工业园区和23户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格局;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在43个县区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快了农村沼气建设,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5.4万户,示范推广了“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药”等综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省已经连续四年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提升了甘肃的产业层次和经济增长的质量。2009年与2007年相比,全省资源产出率提高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4.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2.3%。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希望之路。

三 但是也应该看到,发展循环经济,甘肃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对甘肃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关键在于传统产业,难点也在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省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大户。传统产业不升级,循环经济就不能实现。必须着眼于节能减排,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还要把推动支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积极延伸产业链,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上下游互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就地转化,走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甘肃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可反复使用的能源,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河西地区是风能、太阳能发电条件最优越的地区,特别适合建设大面积的风电和光伏光热发电场,实现风光互补。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是我省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但能够成长为我省经济的支柱,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也可以同我省有色、冶金等高耗能产业实现对接,形成“新能源—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的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个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大战略、大思路。

作为欠发达地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省份、全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甘肃有责任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甘肃省 循环经济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