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电力保障为海东地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石

电力保障为海东地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石

2010-01-19 12:34:58 青海新闻网   作者: 阴汉武 严瑜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海东供电人乘着改革的东风,苦练内功、上下求索,其为民所作的贡献为海东河湟谷地人民所铭记。10年间,海东电网建设快速发展,供电服务不断完善,电网固定资产突破20亿元;10年间,海东电网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电网累计向社会输送清洁能源达到260亿千瓦时。

  回望海东供电公司的发展轨迹,可谓是一路艰辛,一路奋进。自1956年省水利局在现在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东垣渠建成48千瓦的东垣水电站开始,揭开了海东地区电力建设与社会用电的序幕。时至1978年海东地区行政公署成立时,西宁电网基本延伸到了区内乐都、平安、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而对于海东电网而言,1988年10月更值得记忆,这一年,海东供电局正式成立,此时,海东地区各县以县为界自成一网。乐都、互助各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以此为枢纽向城镇及农村供电。平安县有35千伏变电所1座,以10千伏向各方供电。110新平安变电所也已基本建成。民和县原只有110千伏民和变电所,主要供民和镁厂用电,兼顾民和地区,属趸售性质。因其电源来自甘肃,发展受到限制。1989年又在民和县城附近建设110千伏史纳变电所,供全县工农业及城镇用电。海东地区作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改革开放第二十年末的1997年,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四县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08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达4.15亿元,经济发展进入青海主流,电力保障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供需矛盾也开始显现,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整顿就成为平衡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

  追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未来。1999年,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再一次将海东电网的发展推到了助推经济发展的历史前列。2000年,海东电网售电量达到14亿千瓦时,到2009年,海东地区平安、互助、民和、乐都四县全年社会总用电量已经达到39亿千瓦时,比西部大开发之初增长了277%,此时的海东供电公司已经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是青海省电力公司所属骨干电网企业之一,除承担海东地区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四县近28万工农业及居民客户的供电服务任务外,还担负着青海省境内龙羊峡、李家峡等电厂电能的外送任务。10年间,海东电网售电量平均每年增加2.5亿千瓦时,年增长率为17%。

  说起十年来的变化,海东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陈惠常说,从西部大开发之初到今天,海东地区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入驻企业也越来越多,尤其近两年来,仅平安、互助、民和、乐都四县已有近70家大中型企业,年用电量占海东供电公司的90%以上,我们只有科学规划建设电网,才能保证企业用好电。10年间,海东电网建设突飞猛进,至2009年,公司拥有330千伏变电所3座,总容量达到到2220兆伏,110千伏变电所15座,总容量1296.5兆伏安,35千伏变电所16座,总容量115.35兆伏安,网内35千伏至330千伏输配电线路80条,总长1634.83公里,公司连续18年成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企业。10年间,海东供电公司的农网改造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设了一条富强之路,群众高兴地称农网改造工程是政府的“德政工程”,是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从1998年到2002年,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四个县的第一期农网改造结束,供电营业区内32个农村供电营业所分批成立,同时农村供用电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农村用电价格实行“同网同价”,此项德政工程共投资4.5亿元,改造农村配电变压器213305台,使近20万户农村用电客户直接受益,通过加强管理,在取消分摊的村电工工资、降低电度表、线路、变压器等电能损耗、降低平均电价等方面,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近2000万元。享受到与城镇同等电价的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倍增,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农村用电负荷也迅猛发展,仅2002年就发展负荷35385千瓦。

  互助县县城边上的小庄村现在“火”了,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小庄村家家户户搞起了民俗旅游,现在,已经成为青海省民族旅游的“金字招牌”。“10年前小庄村的报修是我们这儿最多的”,海东供电公司所属的互助县双树供电所李所长如是说。1999年农网改造前,小庄村只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一条出线只能供给居民生活用电,由于有了民俗旅游,电根本不够用,一天内出现好几次断电,供电所几乎每天都要到小庄村去接电,尤其碰上政府部门的接待或是大的旅游团,供电所的报修职工要蹲守在村上,停掉其他用户来保证供电。现在好多了,农网改造和农网完善工程中,变压器更大了,又改了线路,还专门有一条线供民俗旅游用电。电“稳”了,打来的报修电话也少得多了,再加之供电所认真兑现服务承诺,小庄村的村民们真正地放开手脚搞起旅游来了。

  在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海东供电公司严格工程调度、工程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严格工程技术要求和收费政策,从2003年至2006年该公司又积极争取并投入1亿余元资金,进行二、三期改造。从2007年至2009年,海东电网内农网完善工程持续进行,越来越坚强的农村电网,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支撑。在提高供电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海东供电公司努力提高电网的科技含量,在电力建设中积极应用"四新"成果,全密闭式主变、全介质干式互感器、真空以及SF6开关、氧化锌避雷器、硅橡胶绝缘子,农村配电线路采用集束导线等新产品在电网中得到普及,使海东电网不断优化,供电能力不断优化,2006年底,海东供电公司所属平安、乐都、互助、民和四县供电公司全部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2009年,海东电网内进行改造的35千伏变电所,使农村配电网更加坚强,广大群众在感受着西部大开发带来生活变化的同时,也感受到电网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农村用电也日益安全稳定。

  10年的沧桑巨变,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在这历史的瞬间,经过海东供电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海东供电公司完成了化茧成蝶的美丽蜕变,而今,站在了新的起点,海东供电员工开始了新的征程,书写着更加精彩的历史篇章。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海东地区 基石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