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张文兵便迎着寒风一路北上,为所供职的湖南一家电企找煤。半个月过去了,他仍在千里冰封的山西与河南之间来回奔走,与不同的煤企接洽面谈。
作为一名在电企从事煤炭采购多年的职工,张文兵北上找煤还是头一遭,往年的这个时候,他正忙于与煤企谈判,协商签订来年的电煤长协合同,但今年一切都变了。发改委2009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表示,2010年度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一并取消,电煤合同由煤企与电厂自主谈判。
该文件规定,煤电双方在30天内完成产运需衔接,“逾期没有签订的,煤炭企业不再按照电煤优惠价卖煤给电厂”。正是这一纸文件,促使张文兵踏上了北上寻煤之路。
最令张文兵头疼的,不是这场北方罕见的大雪和持续十多天的零下低温,而是找不到煤,“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要么没煤,要么要价太高,要么有煤运不出”,而单位电话不断打来,时刻提醒他:公司煤炭库存正在告急。
此次的寻煤经历,让张文兵深刻体会到煤电格局的大变革。他想起曾经电企在定价权上的强势,煤企多年前对电企的低三下四,以及一年前双方订货会时的顶牛。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一年,三晋大地上的大煤企就掌握了煤炭定价权,并且煤强电弱的格局就此形成。
不见当年煤老板
张文兵找煤的第一站是山西大同。1月初到达山西大同后,这个昔日处处是矿井的煤都,如今不少矿井都已停产或关闭,往年频繁现身的煤老板现在也不见踪影。尽管张文兵对2009年开始的山西煤炭整合有过预期,但整合程度之大,兼并速度之快,还是令他惊讶。
事实上,山西省煤矿数量最多时超过1万座,到2008年底全省煤矿从2002年的5255座减少到2600座,但小煤矿数量仍不少,年产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井有1701座;矿井1933座,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远低于内蒙古70万吨的平均单井规模。
自2009年7月开始,仅用五个月时间,山西就完成了对2000余座煤矿的兼并重组,涉及产能超过2.2亿吨。许多“煤老板”由于其经营的小煤矿产能达不到300万吨/年的红线而被迫兼并,去年7月原本是小煤矿忙于复产的高峰,但等待他们的是被国有大煤矿吞掉的命运。
张文兵记得,往年缺煤时,不少山西小煤矿主会自动找上门来,以低于大煤企的价格运送煤炭,但今年随着山西和河南煤炭的兼并整合,往日的小煤矿主大多都不见了,有的被迫退出,有的则卖给了大煤企,有的尽管还在,但一直关闭停产。
在一个曾经到过的矿区,张文兵发现原来的矿井关闭了,两排低矮的平房静静立在寒冬的大雪中,部分屋顶已坍塌,丢弃的安全帽和工作服随处可见。不远处,几段残破的铁轨伸向数百米外的储煤场,封存多时的矿井处的铁栅栏上锈迹斑斑,很显然这是一家被叫停关闭的煤矿,只能在砖墙上隐隐看出煤矿原来的名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煤企正在加紧生产。张文兵1月9日在山西焦煤集团看到的情形是,工作人员周六都不休息,办公室里电话不断,电脑屏幕上不停刷新着集团各子分公司的最新生产销售数据。
面对此情此景,张文兵不禁感叹世易时移、今非昔比。
大煤企涨价没商量
与一些规模较大的煤企洽谈时,张文兵明显感觉到压力,尽管他努力地想表现出以前的底气,但还是被对方的强硬态度弄得不知所措,而煤企的态度转变当然源自其对资源控制力的加强。
通过整合,山西煤企平均单井规模提升两倍,由36万吨/年提高到110万吨/年。而年产能90万吨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将变成688处,是重组整合前的3倍。煤炭资源集中度的提高可见一斑。
并且,山西大煤企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兼并“煤老板”后 ,山西七大煤炭集团收益颇丰,共获得产能2.67亿吨,约占整合后总产能的40%。办矿体制也相应改变,山西正形成以同煤、焦煤等国有大集团和国有控股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并存的办矿体制。国有大集团大公司、央企和省外大集团、地方国有骨干企业矿井数占到全省的82%,产能占全省的84%。
身份与实力的变化,使煤企获得了更多定价权。张文兵找过的数家煤企就公然表示要涨价,每吨涨幅多在30至50元之间。在张文兵谈判的1月上旬,进行中的电煤长协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山西晋煤集团和潞安集团对五大电力集团的电煤合同供应价格上调40~50元/吨,而山西省内合同涨幅更大。河南、山西、黑龙江等省陆续召开的煤炭产需衔接会上透露的消息显示,电煤合同价格上涨40~100元/吨不等,河南省煤炭价格涨幅最大。
价格上涨与煤炭产量下降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煤炭年产能为25亿余吨,其中14亿吨为火电厂所消耗,但随着电煤需求增长,一些省份煤炭产量则有所下降。
以河南为例,目前全省统调电厂日均进煤量下降至27万吨,日均缺口5万吨,电煤库存远远不能满足冬季负荷高峰的发电需求。“坐拥煤堆”的山西,在2009年之前全年的产能8亿余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但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后,山西煤炭产能下降至6.4亿吨,产量约下降20%。
国都证券报告认为,2010年山西省正常生产的矿井可达400座,还有600多座将在明年技改后全部投入生产,考虑到一年左右的技术改造周期及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山西省中小煤矿大规模复产最早也要到2010年底或2011年。
另外,此次整合大幅提升了山西煤炭产业国有化程度,随着政府对煤炭产能控制力增强,产能大规模集中释放冲击煤炭市场的局面很难出现,煤炭2010年涨价已成定局。
电企一季度或再现亏损
“这是近年来铁道部对湖南电煤运输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甚至超过2008年冰灾时的支持。”湖南省经委能源电力处处长黄学工表示。为支持全国电煤运输,铁道部在原来日装车38000车的基础上,现在每日再增加7000车,其中3700车分配给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
张文兵看来,尽管今年降雪远不如2008年冰灾时严重,但今年公司缺煤程度超过了2008年冰灾时期。在张文兵的记忆中,2002年以来的每个岁末,由于发电量增加,和天气转冷影响煤炭运力,所在公司都会出现电煤短缺甚至拉闸限电现象,但往年这个时候都不用亲自到外地去找煤。
更早以前,张文兵并未料到煤炭会如此稀缺,他甚至因为2009年发电量的逐月增加而兴奋不已,“毕竟电力的复苏比预想的还要快,公司盈利也有好转”。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364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6%,增速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1~11月火电累计利用小时同比仅下降3.4%,已高于06-08年同期水平。电力全行业利润因此持续大幅反弹,同比增长269%。
但发电量的增加难敌电煤价格的上涨。如果说近期暴雪天气以及大面积的降温给正在上涨的煤价是加油添火的话,那么带给发电企业的则是雪上加霜,而且大大减弱了煤电合同煤谈判中电力企业的议价能力。
在此情况下,电企一改去年顶牛的姿态,在发改委宣布的30天合同签订大限行将结束之时,争相与煤企订立长协合同,致使电煤网签量出现最后的疯狂。继1月11日8时,网上合同汇总量从上周的3亿多吨增至11.19亿吨之后,12日又新增近1.5亿吨,从而激增至12.69亿吨。
这一数据已远远超过发改委此前确定的9.06亿吨铁路预留运力配置意向框架量,而去年最终电煤合同签订汇总量为7.93亿吨,是该年国家发改委下达年度运力配置框架方案8.46亿吨的93.76%。
一路艰辛,张文兵最终为自己的电企找到了300多吨煤,但签订时价格上涨幅度都高于30元~50元/吨这一范围。河南煤的协议价是570元/吨,高于去年的460元/吨;山西签订合同价为520~550元/吨,也高于去年的450~480元/吨。
据估算,即使按照全国16亿吨电煤交易量粗略计算,如果2010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平均涨幅50元/吨,则意味着发电企业将增加750亿元的采购成本。
联合证券报告表示,按照当前的煤炭价格和合同煤上涨8%~10%的假设计算,即使考虑到2008 年的两次电价上调,其燃煤成本也已达到2008年一季度的水平,这意味着火电企业在今年一季度或再现亏损。
下一步应理顺电企下游
张文兵的找煤经历有着典型代表意义。据了解,仅湖南一地,先后就派出200余人到外地找煤。此轮电煤荒,表面看是天气导致的运力不足,但实际上是煤电新格局下固有矛盾在特殊条件之下的极端反映。
中国能源网总经理韩晓平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缺煤是直接原因。一方面,煤炭公司在看涨,特别是现在一些国有煤炭公司整合之后,议价能力大幅度提高,所以不愿轻易降价,另一方面,也反映发电企业希望因此提升上网电价,这样他们买煤的亏损就会减少,并可以把电价转嫁给市场。“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如果这时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中国正在一个企稳回升阶段,很可能使企稳回升受到极大冲击。”
煤电之间的问题根源在于“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但今年这一矛盾原本有所缓和,一个重要标志事件是发改委在煤电订货会上的退出。此举也被看作煤电联动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韩晓平认为,发改委抽身值得肯定,表明对煤电企业市场化的加大,但他同时表示,发改委不管并不等于就能解决问题,目前煤电之间联动只是实现了煤企与发电企业间的市场对接,但电企与下游的电网以及用电企业还没有实现联动,这使得煤电产业链无法真正理顺。
韩晓平建议,煤电联动的下一步,应该让电企下游的用电企业大户和地方政府一起参与长协价格的拟定,如此,煤企将成本转到电企后,电企也能通过长协合同将成本传导到下游企业,否则电企在承担长协带来的损失。“对电企来说,今年签了这么多,明年如果用不了这么多,也要支付煤企部分合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