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改委退出谈判环节后的首年,产需衔接工作已经结束,最终结果如何引人关注,但在截稿前,记者还未收到相关数据。
截至1月13日上午8时,今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初步汇总的合同采购量达到149161万吨,并且在交接的最后几天,合同签订数每天以1亿吨数量激增。
发改委不再干预
按照惯例,每年12月下旬,中国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将聚集在一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但在去年,这一模式却突然被打破。
早前,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彻底取消往年的煤炭订货模式,2010年将不再召开煤炭订货视频会、衔接会以及合同汇总会。并发文表示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强调细节:“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鼓励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同时强调,“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
“发改委放手不管,这样地方政府把控的力度更大了。”安邦咨询煤炭业分析师王庆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指出,保障2010年的铁路运力才是电力企业在此次谈判中的当务之急。
不可否认,2010年合同煤谈判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煤电双方采取了用自主衔接取代过去集中开会的方式,而政府也声明不再对价格的制定进行干预,并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这些变化使得今年的谈判市场化程度看起来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要高的多。
“应该说这既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同时也符合政府制定未来战略的指导思想。然而,鉴于当前围绕煤炭供需环境所存在的一些缺陷,2010年的合同煤谈判仍然只是处于向市场化迈进的阶段,一段时期内仍难以摆脱非市场化因素的干扰。”王庆说。
王庆还指出,此次谈判被称为产运需衔接会议,但是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中的“运”占据主导地位,而产和需的工作都是围绕铁路运力来进行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我国铁路运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不得不通过计划的方式来完成资源分配,由于运输费用低廉,运载效率高等优势,一方面使煤炭供需双方对铁路运力产生非常大的依赖性。
另一方面运力的不足也对煤电双方的市场化进程产生钳制作用,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铁路运力对于煤电双方的重要性,发改委才能够大胆放手让煤电双方自主进行价格谈判,原因很简单,铁路运力的分配权掌握在政府手中,而失去了运力支持,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各方利益主导
“最近几天,煤炭网签量按照亿吨的数量递增。神华、同煤、中煤等重点大型煤炭企业都等到最后签订合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的黄裴林说。由此可以看出,煤电双方博弈激烈。
而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的煤炭价格上涨,也是相同因素引起。而王庆对本报记者指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可能来自中央政府的能源战略调整思路。
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并非完全来自于煤炭及电力行业内部,对于煤炭市场的趋势,王庆觉得还应该从更多角度去观察,来自于行业外部尤其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甚至要远大于内部。毕竟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达75%的煤炭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以往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现实状况迫使能源经济必须要以煤炭为中心来走,而在当前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中,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必须被下调。
究其原因,王庆说,经历了连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时期,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弊端在此次金融危机下暴露无遗,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新能源战略正是对这种结构转变的具体体现。而在大力推行能源结构改革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在于使用新能源的成本要比用煤高得多,虽然国家在价格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对比煤炭的廉价仍有很大差距,而这势必将削弱企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所以当对新能源价格扶持政策力度达到一定限度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用煤成本也能起到变相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效果。
同时还能够起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早日实现产业升级的作用。目前煤炭市场的种种表现或预示着国家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诸多的信息显示,国家对于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价格调整已经悄然展开,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整体经济平稳过渡以及市场承受力等诸多因素,采取非直接的手段将中央政府的调控意图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市场当中无疑是个非常稳妥的方式。
既要顾及地方利益,也要顾及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王庆认为,地方政府首先考虑的是本地的能源供给、要保障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样对于煤炭企业的市场化就会有影响。比如河南也是产煤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省份,这样河南的煤肯定要先保障省内电厂需要,价格也势必比外省的便宜。而河南的煤炭企业如果要按照市场化来走,当然是谁出价高卖给谁。两者之间就有了一个矛盾。
王庆还指出,市场化对于国家未来许多方面都有利结构调整。从国家层面上,煤炭市场化的演变是一个大趋势,国家不能也不应当长期采取行政手段来抑制。但是他预测,发改委并未完全退出把控煤电双方博弈,未来在宏观面上,如果涨幅过大,发改委还是会再次进行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