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现状 开车的走路的都乱了阵脚
今冬,在寒冷的哈尔滨,滴水成冰这个词已不显夸张。实实在在的,各条街路都被一层薄冰覆盖,这些从点滴连成片的冰来自密密麻麻的车。
开了15年出租车的李战才师傅,一路小心翼翼地开车,对街路这层亮亮的薄冰痛恨不已。他对记者说:“看那些好车,个个都成了洒水车!排气管子滴滴答答地一路洒水,都是烧酒精惹的。”电台广播也在和听众探讨路面结冰不好清理带来行路难问题,矛盾焦点也直指乙醇汽油。
对汽车燃油很有些“研究”的李师傅说:“5年前我在肇东开车,那时就开始用乙醇汽油了,最早就是从肇东开始的。现在,东北三省都用这个。这东西,夏天还行,冬天排气管子滴水,越好车滴水越多。满大道车的排气管子滴水结冰,不是今年冬天才有,就是今冬天太冷,融雪剂也带不走那层冰了。”
记者了解到,李师傅说的没错儿,2004年黑龙江省下的政府令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距今正好5年。黑龙江省唯一生产车用燃料酒精的企业是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企业的生产地在肇东,肇东是黑龙江省率先在车用油中添加燃料酒精的。只是,用乙醇汽油在我国不止是东北三省,全国有9个地区用乙醇汽油,这些地方都是粮食主产区。
李师傅观察的也没错儿,进口车、大马力的车,对燃料燃烧充分,燃料中的水分就排出的较多。李师傅说,他看到一辆百多万元的越野车,冬天在哈尔滨大街上就靠边停了一会,司机下去办事,回到车上就开不动了。左弄右弄就是动不了,有经验的人告诉那车司机,推吧,推到暖和的车库里,热乎热乎就行了,排气管子冻冰了!
对车有点见识的老李说,那款车,排气管子有个凹槽,最积水了,冬天一冷,加了乙醇的车油排出水分大,就积在那个凹槽里,一冻就是个大冰坨子。还有人干脆在排气管子上钻两个空,让水流出去。
排气管钻孔,这土办法用到车上还能管点用,可满大街汽车滴水造成的晶晶亮的一层薄冰让人没辙。哈尔滨市南岗区环卫处的清洁工沈大姐对清理路面上的薄冰最有感触。
沈大姐说,除雪累点吧,还有成果。这薄冰铲又铲不动,大型清雪机更是用不上。特别是有红绿灯的地方,还有有点坡路的地方,那车上的排气管子一个劲地滴水,一会就冻冰。
哈尔滨市民也是备受薄冰路折磨。
孙学东从道里区开车到南岗区上班,原本行驶半个多小时的路,近一个月来,每天都要走上一个小时。
杨丽馨每天开车都格外加着小心,不想还是和别的车辆刮碰了两次,又找保险公司,又是修车,两次都搭上了一整天的工夫。
晓波是个无车族,经常打车,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里,打车变得特别困难,得去求出租车司机了,因出租车都挑路。
谨慎的探讨
省了石油费了粮食是否顾此失彼?
前不久,哈尔滨市政府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从澳大利亚学习归来,他们参加的学习班事关“可持续发展”,课程中自然少不了世界能源的相关内容。他说,在学习的15天时间里,差不多有50个专家学者在讲新能源,但是没有一个将利用粮食生产乙醇用于车用汽油当作授课内容的。
记者采访所获得的情况也是如此。
我国从2001年开始试用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制造燃料酒精,再将10%的酒精和90%的普通汽油混合,形成乙醇汽油。但是,2007年7月,我国发布《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在这个《规划》中,粮食乙醇未被提及。
《规划》提到能源作物产业布局时,仅提到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油菜五种作物。其中,前四种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油菜用于生产生物柴油。互联网上看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认为,我国燃料乙醇在原料供应经济性、对环境影响程度、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仍有待改进。虽然使用乙醇汽油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用粮食制造乙醇汽油不会大幅扩大规模。
黑龙江省是国内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发展乙醇汽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消化陈化粮是发展乙醇汽油的初衷和国家政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最初开始时使用的基本上是新粮。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每吨3500元,为了弥补亏损,国家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进行补贴,每吨补贴1000多元。
据资料显示,2004年10月省里有关部门就给生产燃料酒精的黑龙江华润集团批了34.5万吨的陈化粮指标,用于生产乙醇汽油。但当时正赶上粮食收购旺季,省里考虑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就推迟了调运,直到2005年6月才开始发文正式调运这部分陈化粮。
在采访过程中,多数专家认为,说全国推广乙醇汽油对粮食安全没有影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号称黑龙江“提案大王”的省政协委员冯洪滨,在2006年政协会上就一再对乙醇汽油的制造使用提出看法。2007年他再次在博客中说,“在我国干旱缺水地区,利用玉米有很大弊病。表面上看是节省石油资源,实际上却加重了我国缺水地区的旱情和电力紧张程度。此消彼长后的计算,结论居然是得不偿失。”
一方面是近两年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使得以粮食为原料的乙醇汽油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北方地区车用乙醇汽油使用后,路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薄冰面,也使得人们必须面对这种始料未及的新情况,它已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新诱因。
对此,冯洪滨也有关注,他建议:
要重新研究乙醇汽油的配比,寻找降低水滴排放量的技术方案;北方冬季不应供应乙醇汽油,减少冰面形成几率;机动车尾气排放管上加装水滴收集装置,使水不直接排放到路面上;借鉴国外使用乙醇汽油是如何解决尾气水滴形成薄冰路面的经验。
采访中,专家们谈此话题都谨慎小心。共同的意见是,关于乙醇汽油对粮食总供求的影响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一定要深入研究,不能草率下结论。从我国能源替代战略来说,10%乙醇汽油不足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而20%甚至更高的乙醇汽油,则不可避免地要更大规模地使用粮食。我国是人口大国,大规模用粮食生产乙醇汽油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
为了不出现车与人争粮食的局面,乙醇汽油生产可能要另辟蹊径。
两难的选择
乙醇汽油好也不好
三大原因三大好处
记者从哈尔滨市车管所所长于国华处了解到,哈尔滨市目前拥有各类机动车623986辆,其中以汽油为燃料的机动车507903辆,仅去年一年就有128715辆新车注册登记,另有转入哈市的登记车辆16428辆。飞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的的确确给哈尔滨市的道路交通和燃料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自2001年就作为试点城市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当时的依据是车辆使用乙醇汽油的三大好处:减少车辆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陈化粮藏储给财政带来的压力。
汽车保有量爆炸式增长、车用燃料消耗量巨大,车用燃料开发的阶段性局限,三大原因导致哈尔滨市选择了乙醇汽油。
哈尔滨市机动车排气管理办公室宋主任说,哈尔滨市开始在行政区域内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时,他们曾就乙醇汽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做过专题监测研究,发现车辆使用乙醇汽油后,较使用常规汽油所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减少20~30%。当然在他们的检测中,无毒无害的水也是析出物之一,觉得这无关紧要。
恰恰是这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水,遇到北方寒地的道路,给交通带来不小的麻烦,汽车排气管中排出的水冷凝成冰,使城市的路面溜光如镜。这是当初谁也没想到的。
没有更好的替代品
有关数据表明,到目前,我国的汽油消耗量达到3.7亿吨,在能源紧缺的当今社会,使用替代能源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哈尔滨市发改委节能中心田儒处长说,使用清洁能源的理想方向当然是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但是,将这些能源用于车用燃料还缺乏技术上的支撑。目前选择的生物燃料虽然是一种有争议的燃料,但它毕竟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因此生物能源的研发与使用是目前的不二之选。
从技术上说,汽油中加入乙醇,可以使汽油燃烧充分,加入量的占比直接影响到汽车中水汽的排放。有关专家说,国外很多国家都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巴西使用的乙醇汽油中,乙醇的加混比在15%以上,欧洲的乙醇加入量在5%,日本在3%,而哈尔滨通常在汽油中加入10%的乙醇。
记者从中石油哈尔滨分公司了解到,去年一年,中石油哈尔滨分公司销售的乙醇汽油达33.5万吨。
地处哈大高速公路入口处的中石化肇东第一加油站站长夏耘说,在目前的淡季情况下,这个加油站每天销售乙醇汽油也都在10吨以上。
如何对付“喝了酒”的汽车
当人们对现实产生无奈时,总是寄望于科技的进展,但是,无论将来汽车动力将走什么样的路,眼下,我们恐怕很难和“乙醇路”、“镜面路”道别。
为了解决镜面路的问题,哈尔滨市曾试图引进技术,在路面下加铺电热装置,使冰雪及时融化,但是,无论资金还是技术都支撑乏力。
还有人曾研制乙醇汽油改良剂,试图解决油水分层问题,但被证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哈飞汽车公司正在加紧研制电动汽车,以期使机动车摆脱对汽油的依赖。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师臧杰和东北林业大学教师张莉、刘国庆等认为,可以在汽车排气装置上加装水分回收设备,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各种尝试今后还会抓紧进行,当务之急是解决“镜面路”。有人提出,在冬季改变乙醇汽油的乙醇占比,应该是政府管理部门切实考虑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