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新津“三结合” 探索农田水利建设路径

新津“三结合” 探索农田水利建设路径

2010-01-13 10:42: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作者: 采写 陈术陪 严蓉   

 导语

  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省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县、成都市城乡统筹整县推进示范县,近年来,水城新津统筹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环境。如今,19.74万农民尝到了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甜头,一个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为新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集中集约规模经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按照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要求,新津县积极行动,及早制定调整新年度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自然景观改善,积极助推城乡统筹“整县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核心提示

  新津县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三结合”探索——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相结合:着力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

  早规划 农田水利建设三步走

  “以前沟渠不通,蔬菜种植规模上不去。现在,村里的沟渠通畅了,每年能种两季蔬菜一季水稻,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寒冬里的新津县柳江万亩蔬菜园,一垄垄蔬菜长势良好。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新津县地处都江堰尾水灌区,且为成都平原泄洪排涝的三大出水口之一,全县农田水利灌排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部分农田得不到有效的灌排保证。

  新津县委书记孙建军、县长巫敏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对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走访调研,研究出台了统筹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措施,提出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与农田水利重点难点工程整治、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三农问题”相结合,全面提升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成效的工作方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先行。近年来,新津县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与农村新型社区规划、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相协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相结合。通过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田土平整化、坡地梯田化、水田格网化、灌排设施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新津县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中,配套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对整理出的耕地水利设施进一步优化,从而吸引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落户,为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夯实了基础。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相结合。在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进程中,新津县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着力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解决了农村用水难题。

  早部署 水利建设投入三级分

  河水清清,白鹭纷飞。在新津县杨柳河沿线,昔日的“黑水河”不见了,一个个乡村酒店掩映于树林和果园。2007年,新津县将杨柳河整治纳入了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中统筹安排,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向农发行申请专项贷款,对流域的整治予以资金保障。

  2007年,新津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等系列指导文件,提出统筹县发改、农发、林业、水务、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资源,强化落实受益镇村建设责任,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而形成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合力。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的标准高、推进速度快的镇村,则适当提高配套资金的比例,并在今后农业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如今,新津县已初步构建起县、乡镇、 群众集资投劳等三级水利建设项目投入机制。其中,市、县级管农田水利工程——大型灌区干、支渠、小型水库整治、骨干提灌站等工程由市、县级财政投入为主;乡镇管农田水利工程——斗渠以下渠道,小型引水渠堰、塘堰、小型提灌站、跨村农渠、毛渠等工程以镇(乡)、村、受益农户投入为主,财政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引导和奖励。受益主体明确,群众受益直接的农村、其微水工程、塘堰整治、村内农毛渠的修掏等工程,以群众投入为主,采用“一事一议”由群众集资投劳进行,财政资金给予一定补助。

  市场化运作,吸引金融支持。2007年,新津县编制了《新津县农田水利现代化工程项目规划》,并获得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及营业部的大力支持。从2008年起,分3期向新津县提供农业综合开发贷款2.4亿元,这是该银行在全省额度最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贷款,同时加上新津县级财政配套0.6亿元,目前,已落实到位资金共计3亿元。先后实施了花源镇紫华线湿地工程、柳江沟渠道路建设工程、新桥村沟渠整治、小李湃渠整治、花源镇沟渠整治工程、兴义镇饮用水工程以及农田整治等工程项目。在政府的引导和金融单位的支持下,新津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早实施 水利项目建设三期建

  新津县普兴镇袁山社区,曾经是成都市贫困山村之一,如今变成了环境优美、经济富裕的新农村。过去,袁山社区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落后,土壤结构和农田水利灌溉条件都较差。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后,袁山社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田间水系和道路改变了,农用地质量提高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具备了,社区里建成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清澈的水塘里种养了莲藕、放养了鱼。

  近年来,新津县创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管理机制,突出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项目的整合,围绕“节水增效”、“节水示范”,强化工程配套,延伸设施功能,投入项目建设资金上亿元,持续推进提灌站标准化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至今,全县共整治支、斗、农、毛渠238余公里,整治山平塘66口,新建微水池138口,实施标准化机电堤灌站改造25座,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1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万亩,恢复灌排水毁工程36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

  新津县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2008年起到2011年,拟总投资3亿元,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分三期实施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整治、机电提灌站改造、山平塘整治三大工程。该项目全部完成后,新津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整体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将改善灌溉面积15.65万亩,为农民年增收2778万元,渠系水利用效率将由原来的0.35提高到0.7左右,年节约农业用水1878万立方米,年节约水费113万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全面优化,为新津县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用水保障。同步促进了全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

  新津县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三大工程数字点击:

  从2008年至2011年,新津县将重点整治干渠、支斗渠323公里,配套建设水闸渠系建筑物50余座,修复各类水毁工程150余处,整治山平塘1078口,修建微型蓄水池300口,新增蓄水容量5—6万立方米。对机电设备老化的173座提灌站进行标准化技术改造,增加装机容量,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有效解决大春“用水难”的问题。

  采访手记

  “水不治,县难兴”。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新津,是四川省有名的鱼米之乡和特色水产大县,是成都市的粮油、蔬菜种植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现代农业正在崛起。

  近年来,新津县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一流水利设施”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全面提升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成效,为该县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夯实了发展基础。

  农业兴则百业兴。如今的新津,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因水而繁盛。南河、西河、金马河、杨柳河、羊马河5条河流带着一路清凌,顺着长秋山脉,从这里穿流而过,形成2040公顷的水域面积。“山不高而堆绿叠翠,水不深而蕴秀吐雅” ,“成南门户、水城新津”正在加紧建设以亲水文化为主要形态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力争在全市中远郊地区率先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