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二次开发:老油田有了新资本

2010-01-13 12:47:42 中国化工报   作者: 吴莉  

去年11月6日,中石油玉门老君庙油田传来一个好消息:老君庙油田800多口井单井产量保持稳定,40年产量基本不降,综合含水基本不升,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开发的奇迹。

“一口井每年增产100多吨原油,老君庙油田一年可增产原油近10万吨。这对总产量只有数十万吨的玉门油田而言,显然是不小的贡献。”玉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军说,老区产量在玉门油田产量中占半壁江山。

这是老君庙油田认真落实中石油二次开发的理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采收率的结果。

近年来,国内许多“上了年纪”的老油田在如何挖掘老油田的潜力、增加老油田的产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二次开发的理念已经在中国的能源领域发力。

老油田不断发现新油藏
 
所谓二次开发的对象,是指那些按传统方式开发基本达到极限状态或已接近弃置的油田。中石油对实施二次开发的老油田作了一个界定:油田服役年限大于20年、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大于70%、油田综合含水率高于80%。从国际上看,国际石油公司都把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作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他们2005年资本支出的2/3都用于30年以上老油田的开发。美国很重视老油田“焕发青春” 技术,使许多油田的采收率将从目前的33%提高到60%以上。新技术将使美国加州等六大地区的技术可采储量增加404亿桶。如果推广到美国所有油田,将增加技术可采储量1600亿桶。按照50%能转为经济可采储量、国际油价40美元/桶计算,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将分别增加税收5600亿美元和2800亿美元。

我国原油产量主要来自老油田,新的优质储量发现越来越难。国际上,自然条件好的油田要么被跨国公司掌握,要么被产油国的国家公司牢牢控制。在这种形势下,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加强对老油田的挖潜利用,保证老油田稳产、增产,也成了中国的不二选择。“目前我国有些老油田已经处于开发的中后期,但是,其采收率还很低,平均只有30%多,国外某些油田的采收率已经达到50%~60%,因此我国老油田采收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副院长李治平说。

老油田经过多年开采,地质状况已发生变化,有些甚至面目全非,要进行二次开发必须首先进行油藏描述。

“对于油藏的再认识是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目前,国内的许多老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已进入深度开发阶段,油藏内油水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有的油田长期注水,油藏的物理性质已发生了变化,有些油田甚至面目全非,进行再次开发的技术难度更加复杂,要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的稳产、增产,必须对油藏的真实情况进行再次描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教授岳湘安说。

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被誉为“石油地质大观园”。其所在的油区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发育有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四大类15种油气藏类型,具有“油藏类型多,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点。有人形象地把胜利油田的地质构造比作是“一个掉在地上破碎的盘子再踩上几脚”。

胜利油田自1964年正式投入勘探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原油近10亿吨,已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开发阶段,主力油藏类型、开发单元的开发程度、采收率状况差异大。

辽河油田地质结构复杂,断层异常发育,同时具有稀、稠、高等多种油品性质、多种油藏类型、多套含油层位、开采方式多样的特点,辽河油田经过一次开发后开发矛盾各异。目前有17.3亿吨储量处于递减阶段,年产量也在下降。
  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模式,寻找规模化的剩余油富集区,中石化所属油田充分利用综合地球物理等技术,提高了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建立了“分割控油”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加深了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找到了规模化剩余油,提高了调整挖潜的效果。

通过对老油田的再认识、再分析,二次开发在中国各油田全面铺开。

老油田采油技术不断翻新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盆地,活跃着一大批上百年历史的老油田。1911年发现并开发的埃克山(EIk Hills)油田,历史最高日产量12万桶,至今日产量还保持在11万桶左右,稠油采收率达到了60%,目标采收率是80%。让这些老油田获得新生的是技术进步,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原油产量是技术进步的贡献。

而中国的老油田剩余油高度分散,油水关系极其复杂,决定了其二次开发必须要进行技术突破,提高老油田采收率。

目前,我国提高采收率采用的主要技术有水驱、聚合物驱、化学复合驱、热驱等。

“不同条件的油田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要在深入了解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选择每个油田适用的技术。除此之外,还要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创新,由单一的技术向多样性技术发展,对油田进行立体开发。”岳湘安说,“比如,对适用于高温或高盐油藏、特低渗透油藏、稠油或特稠油等油藏的开采技术还需要创新和突破。”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规划所副所长凡哲元介绍说,要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加强注水开发技术、稠油热采技术、三次采油等技术的创新研究。其中三次采油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继续开采地下剩余的石油,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这方面,油田中的老大哥——大庆油田做得尤其出色。

“九五”以来,胜利油田老区采收率从1995年的28.9%增加到2008年的33.8%,提高了4.9个百分点;采收率大于40%的单元储量由1995年的5.9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7.85亿吨,提高了1.95亿吨。

辽河油田自1996年到2005年,原油产量持续10年递减,平均每年减产30万吨,直面“坐吃山空”之忧。在没有提出二次开发之前,辽河油田往往是在老区块利用原有油井和管网,修修补补、零敲碎打。虽然个别区块产油量有所增加,但整体效果并不能满足油田稳产要求。自实施二次开发后,截至2007年底,辽河油田每天产油量从以前的5261吨上升到6668吨,同时增加可采储量1000万吨。

中石化还发展并应用了整装油藏的厚油层和韵律层开发技术、复杂断块油藏根据主控因素采用层系重组技术、低渗透油藏的小井距加密、复杂结构井挖潜、三次采油等开发技术,不断提高采收率。
 
老油田可延长寿命数十年
  
中石油在2006年末提出了二次开发的理念,一期工程确定了玉门、吉林、冀东和克拉玛依、大港、辽河“三大三小”油田为开发试点。据测算,一期工程完成后可增加可采储量9.1亿吨,相当于71.54亿桶。按油价80美元/ 桶计算,可实现产值41608亿元。按照2006年的纳税方法计算,可为国家创造税收18376亿元。

老油田的二次开发,不但提高了老油田的产量,还节省了大量的勘探经费。中石油一期工程预计增加9.1亿吨可采储量,相当于勘探新发现地质储量45亿吨,而勘探发现这些储量按常规大约需要9年时间。按照中石油平均发现成本测算,勘探新增探明储量45亿吨约需花费1800亿元。

采收率是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是油田开发水平的综合反映。假设一座油田探明储量是1万吨,通过各种手段能采出2000吨,那么采收率就是20%。如果采收率不能增加,那么2000吨采完后这座油田的寿命就结束了。而如果通过各种技术变革,把采收率提高到50%,那么这座油田就还可以再开采3000吨,这相当于又发现了1.5个同样规模的油田。当然,后产出的3000吨还必须是经济有效的。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

凡哲元算了这样一笔账,2008年,中石化动用储量为58.4亿吨,平均采收率27.3%,以现在平均每年提高采收率0.3个百分点,按照新增储量采收率为16%计算,相当于新增探明储量1.1亿吨,相当于一个亿吨级的大油田,每年可增产200万吨。

辽河油田也算了一笔账:辽河油田适合二次开发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2.3亿吨,占整个油田动用储量的67.4%,全面实施二次开发后将增加可采储量2.4亿吨,相当于一个千万吨级油田延长寿命20年。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