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减速,成品油市场需求发生逆转,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着扩大投资、增加内需、促进增长各项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成品油消费出现回升。
今年以来,原油加工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逐月呈现增长趋势,6月份几乎达到去年的次高点。我国上半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为9781万吨,日均消费54.04万吨,同比下降4.3%。若按终端消费测算,我国上半年成品油实际消费量同比下降1.4%。
成品油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货运需求下降导致柴油车出行下降,柴油消费日均同比下降9.3%。由于乘用车销售稳步增长,民航客运量稳中有升,汽油和煤油均保持上升态势,同比分别增长3.6%和11.8%。
明后两年,中东地区新上的一批炼化产品项目将建成投产,这些产品主要将面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预计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但长期看,中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能源瓶颈,炼油产能过剩是暂时的。2011年,随经济恢复景气成品油需求将重现市场供需平衡状态。
国内成品油呈现回暖迹象,同时炼油石化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也在加快。国家出台的《石化行业振兴规划》使得国内炼油石化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将明显加快。预计到2011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0500万吨,成品油、乙烯产量分别达到24750万吨、1550万吨。
未来三年时间里,国内石化产业布局将发生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建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宁波、上海、南京等规模超过年3000万吨以及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等规模超过年2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实施“十一五”规划内在建的6套炼油、8套乙烯装置重大项目,力争2011年全部建成投产。
第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推动大型石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和上下游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扩大产业规模,做强高端石化产业。
第三,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
第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千万吨级以上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成套技术装备实现本地化,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第五,利用国外资源规模扩大。积极推进委内瑞拉、卡塔尔、俄罗斯等国企业提供原油资源在我国合资建设的大型炼油项目。
第六,产品标准进一步提高。2009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10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11年轻质油品收率达到75%,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
面对中国炼油石化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的局面,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国内石化企业应下大力气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实现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促进企业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优化资产结构,通过产业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民营油企的生存环境出现急转弯,盈利开始大幅增加。尤其是进入今年二季度,批零价差不断扩大。合作和合资是民营油企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炼化企业的扩建、新建项目应该进行适当调整,有些新上项目要慎重决策。企业还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增强生产要素配置能力,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买方市场的形成,资源的拥有已不再有决定意义,提供更低廉的价格与更优质的服务,成为经营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