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前往山西省实验中学新校区参观的客人络绎不绝。该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与传统燃煤供热的方式不同,该项目利用地下水源重复利用技术,并以电能为辅助能源,可满足冬季供暖的需要。今年我市共有186万平方米建筑采用这种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方式。作为一
种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我市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从4年前的不足1%发展至今年的16%,实际应用面积累计达到550万平方米。
太原城镇既有建筑总面积7566万平方米,供热主要是靠燃煤来实现。我市每年新增供热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供热、用热矛盾逐年加剧。这种单一的供热方式和供热投资模式,制约了我市建设宜居城市和绿色城市的步伐。
可再生能源在我市建筑中的应用经过了一条从无到有再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污水源、浅层水源、土壤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四轮驱动”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及太阳能光电、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格局。2007年“国瑞苑”污水源热泵项目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称号,实现山西省零的突破。今年,中国煤炭博物馆80千瓦建筑与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应用项目是我省惟一获得“国家第一批建筑与太阳能光电一体化示范”的项目。目前,全市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比例占全省50%以上。
今年以来,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三城联动”战略,我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太原市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报告》《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发展规划》《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补助资金及减免配套费、垃圾处置费、污水排放费等优惠政策。此外,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也明确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奖励补助资金,落实2009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5000万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1亿元。在摸清资源底数、制定规划目标、建立健全法规、配套落实资金的同时,我市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建筑用能主体多元化、运营多模式、能源多结构的供热机制,实行投融资及风险担保模式,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对第三方终端消费者的风险担保机制,强力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
据了解,2013年我市可再生能源供热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超过目前集中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一,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供热能力滞后、供热不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