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俄能源合作 历史的选择

2009-11-09 09:33:02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基于政治安全以及外交战略考虑,俄罗斯的对华战略有了重大调整,把发展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即东北亚地区计划提前,这使得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用这首诗来形容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开创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新格局的“江边春水”到底来自何方呢?

政经平衡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俄两国关系处在最好的历史时期”。两国政治层面的良性发展是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有识之士意识到,中俄两国的经济往来和政治互信程度并不相匹配。

“提起对外贸易,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是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甚至韩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俄罗斯远远靠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认为,“作为互补性非常强的两个相邻大国,中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发展显然不够平衡。”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68亿美元,俄罗斯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第七大出口国、第八大进口国。中俄贸易额远远低于中美、中日甚至中韩贸易额,离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更有相当大的差距。

要发展中俄的经济贸易往来,资源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韩立华说:“石油市场所具有的四方面最佳要素匹配中,俄罗斯占有资源优势,中国占有市场、资金和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从战略高度看,中俄作为本地区相互毗邻的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和资源国,油气合作是最具潜力、最有张力的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问题上无视中国的存在,不符合两国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一甲子的岁月风云中,双方有过蜜月期,也曾经有过波折。在长达20年的对抗期间,苏联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0多亿美元,中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国都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两败俱伤。

战略向东

此时此刻的俄罗斯,更是强烈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呼唤。

“现在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俄罗斯同欧洲、美国、中亚的关系都出现了问题。它的对外战略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说。俄罗斯西线受到北约东扩的挤压,同欧洲在《能源宪章》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俄罗斯南部的局势也非常不稳定,同格鲁吉亚、乌克兰的关系严重恶化,对中亚各国的控制也力不从心。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风云再起”就是一个明证。而俄美关系从去年8月份后开始恶化,俄罗斯想谋求和美国平等的地位,美国则要打压俄罗斯的大国企图,双方的战略利益严重相悖。

在目前情况下,不仅我国进口需要多元化,俄罗斯油气资源出口也需要多元化。借此,今后俄罗斯和欧洲谈判时也可以更硬气一点。“基于外交战略、发展战略、安全战略考虑,俄罗斯的对华战略思维出现重大调整,把发展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即东部地区计划提前实施。”王海运说。

发展中俄能源关系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现实选择。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世界舆论普遍看好中国。王海运说:“俄罗斯早就意识到,单纯依靠资源很难支撑世界大国地位,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而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也得借助能源出口。”

俄罗斯开发东部地区,一方面是国家复兴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维护国家统一的要求。如果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心就会不稳,地方分离主义就会抬头。因此,尽快发展该地区的经济是俄罗斯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要开发这一地区,离不开经济蓬勃发展的邻国中国的合作。王海运指出,俄罗斯此次主动提出建立合资天然气石油公司,开展从开采到加工的油气全链条合作,开创中俄能源合作的模式,就是希望实现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战略和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接轨互动,从而让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

除了开发远东地区外,俄罗斯实现新时期工业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借助中国。首要的一条是俄罗斯盼望中国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能源市场及发展其能源产业所急需的资金。俄罗斯2009年经济可能出现8.5%的负增长,这是自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出现的最大跌幅。俄罗斯要实现再工业化必须引进外资,以维持石油产能的增长,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俄罗斯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另外,高素质的劳动力也是俄罗斯目前严重缺乏的。俄罗斯已经陷入人口下降的危机,劳动力不足。而中国每年有那么多的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再有就是中国的制造技术。以往俄罗斯并不看好中国的制造技术,但是这些年来全世界都在使用“中国制造”,俄罗斯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看来,中俄此次在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合作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俄油气资源出口中国竞争者越来越多。如今中国西北部,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2008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油气进口的西北陆上通道。今年6月份,中缅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中缅原油管道为中国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向上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为中国原油进口增添了一条进口线路。这些油气管线增加了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压力,使之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强硬姿态,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

尚有悬念

尽管此次普京之行,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变数还是存在的。

以双方一致关注的俄气价格为例。10月15日,俄驻华大使拉佐夫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双方共签署了13项文件,涉及多个领域,尤其在天然气合作领域,双方在价格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天然气定价将与同时期的亚洲原油价格挂钩。事实上,并未像目前媒体所说的那样“中俄谈妥天然气定价法”。

亚洲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石油市场,不存在亚洲一揽子石油价格。王海运说:“目前只能说双方开展大规模油气合作的政治决心已经下定,但是价格谈判还得继续,也许还得旷日持久。”王海运还提到一点:“以石油为参照物定价天然气对我国不利。因为目前同等热值的天然气的价格远远低于石油。如果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过高,我国承受能力有限,双方天然气合作还可能出现波折。”

即使价格确定后,就合作本身讲,中俄天然气管道尚未开建,从论证到施工到供气到计量方法还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内,国际市场风云变化,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刘毅军说:“俄罗斯民族本身比较特殊,是一个法制虚无主义国家,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某些已通过的正式文件在执行中往往被中途修改。在对华供气问题上,很可能会拖延时间。”韩立华也说:“俄在重大原则利益问题上一贯‘以我为主’,善于制造可控事件来达到己方目的。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当油价变化对己不利时,俄方会否严格履约是个问题。”

再有就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是全球油气勘探程度最差的地区。这里的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常年不化的冻土带使一年中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可以工作,根本不具备可以使人长期定居、工作的环境。漫长寒冬带来的恶劣气候条件和极为不便的交通,使中俄天然气管道修建成本和风险大幅度增加,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也需要俄罗斯中央和地方的上下协调。

尽管有变数,但是王海运说:“这些变数只是体现在合作时间是提前还是推后上,价格高点还是低点上,是商业条件、商业利益问题,而不是合作不合作的问题。”他还说:“俄中两国一样是中央集权国家,俄气公司的利益最终还得服从国家发展大局。加强油气合作是中俄两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两国加强油气合作的政治意愿不可能发生动摇。一定意义上讲,油气合作已经从经济合作上升到了增进互信和巩固双边关系的高度。”

中俄能源合作大的方向已经定下,变数的存在不会影响双方合作的大局。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俄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