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根本上整治“小、散、乱、差”
近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了一次电视电话会议,让全国矿产资源行业再次绷紧了神经。这次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宣读了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到明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要按要求组织编制和审批整合实施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于201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整合工作任务,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管理有关制度,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长效机制。《通知》还特别强调,凡未按整合实施方案完成整合工作任务的地区,自2011年 1月1日起,不得新设矿业权。
如果说3年前开始的矿产资源整顿,更多的是为了安全生产,那么这次整合则意义深远。随着近几年国际矿产资源价格持续上涨,波动剧烈,尤其是在铁矿石价格谈判这个问题上的被动,政府对于整个矿产的规划已经上升到全局的高度。
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工作进行3年多来,全国共清理出无证勘查开采14万起,超层越界11000多起,非法转让矿权2800多起,三类违法违规行为合计152000多起。关闭非法采矿,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矿山48000多家,煤矿关闭11000 多家,全国关闭的矿山总数接近60000家。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类矿山事故大幅下降,其中煤矿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4%和 23.8%,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0%和27.0%。
然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却表示:“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煤矿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现象时有发生,金属非金属矿山‘小、散、乱、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些地方矿业秩序仍然混乱。”为此,新一轮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
主管部门督促地方政府的有力手段便是矿业权。苗圩副部长介绍说,政府将探索建立探矿权合理投放机制和采矿权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推进探矿权有计划投放。对整合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前提下,矿业权投放数量可给予倾斜;对未通过整合验收的地区,调减其新设矿业权投放数量计划指标。
其实早在今年5月,国土资源部就已对钨、锑、稀土等优势矿产开采实行总量控制,且在明年6月30日前,暂停受理钨矿、锑矿和稀土矿3个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除此之外,国土资源部正在推动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在10月20日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就表示说,国土部将引导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和参股控股等方式对小矿产实施整合。
苗圩此次也表示说:“我们将鼓励优势企业充分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市场方式,实施整合,培育壮大矿业龙头企业。”
全国复制晋煤“国进民退”
此次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范围包括煤、铁、锰、铜、铝、铅、锌、钼、金、钨、锡、锑、稀土、磷、钾盐等15个重要矿种,也包括小矿、技术装备落后、效益差、有安全隐患的矿山。另外,此次整合要求也明确将探矿权的整合和矿业权的整合纳入规范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推行的“国进民退”整合小煤矿模式或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复制。近来事故不断、受关注度最高的产煤大省山西打响了资源整合的头一枪,目前山西全省仅保留1053处矿井,其中国有大型企业占136处,占保留矿井总数的12.9%,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国有办矿,国有企业直接控制的矿井比例为19%;民营企业办矿294处,约占保留矿井总数的28%;以股份制为主要办矿形式的企业561处,约占53%,三者比例约为2?3?5。
山西的动作也得到其他煤炭大省的效仿。目前,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也积极表示,将参照山西经验,开始加快省内煤炭整合速度。
10月9日,内蒙古发出煤矿整合的通知,今后在配置煤炭资源时,将重点向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煤炭转化、综合利用项目倾斜。同时,除了招标、拍卖等方式获得的矿权在配置资源时条件适当放宽外,在配置特殊稀缺性煤种资源时,项目的煤炭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规定还指出,凡是新建的井工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单井的煤炭生产能力不得低于每年120万吨。新建的露天煤矿开发项目,每年开采能力不得低于300万吨。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10月26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河南省正在酝酿小煤矿生产安全长效机制。措施之一就是效仿山西,推行由骨干企业对30万吨以下产能的小煤矿进行兼并整合。
同时,河南还将通过引进央企等办法,将矿产优势资源向国有企业手中集中。今年6月,河南地质勘探局通过引入五矿集团的方法,将河南嵩县的金矿开采和勘探权与五矿集团分享,五矿集团同时带来了优势资金。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当天会议上表示,当前正是矿产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一是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保经济增长任务取得了成效,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矿业资源产品价格目前还处于震荡调整阶段,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是矿产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
记者也了解到,因为多家大型煤矿股权结构复杂,不仅有地方政府的投资,股权结构还涉及到中央企业以及多个行业的投资者,整合起来非常不容易。与此同时,煤炭价格已在悄悄复苏,国内煤炭行业风向标秦皇岛港的库存量和交易价显示,煤炭开始进入“供需旺季”,价格飙升,主要煤炭品种5800大卡煤已涨至每吨680元,创下年内新高。
利益分配矛盾或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以粗放式发展为主,企业规模多而散,产品价格低廉,国际竞争力不足,资源开采成本高,效益低,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安全事故,这势必要求我国加快对资源整合的步伐。但业内人士也担心,这场新的整合运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各地目前的资源开发格局,资源利益链条也将重新洗牌,而整合的资源格局,有进一步走向垄断的趋势,这同样意味着,资源价格的不断向上将成为新趋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认为,从国内局部地区来看,经过整合以后,资源产品行业集中程度大大提高,多数行业具备地区垄断能力,进而拥有产品定价权和定量权。其结果是,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资源型企业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来制定生产计划,“价格下跌减少生产,价格上涨控制生产,从而保证产品价格不会大幅下跌,更具有刚性。”
从国际市场来看,整合以后,一方面,减少了国内企业内斗行为,增强了资源出口的价格控制权,不过,资源产品国际价格也对国内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拖拽”影响,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国内资源产品的价格刚性。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虽然中央政府对资源性整合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时间表,即2010年年底之前。不过,由于资源产品的整合打破了长期依靠资源为生的各方群体利益,使那些依靠资源的市县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同时也将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利益分配矛盾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
以煤炭为例,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地方政府收入缺失带来的问题。如山西省现有91个产煤县,相当多地方财政收入的40%~50%来自煤炭,如果煤窑被关闭,将造成地方政府收入大幅下降,长期来看,地方财政将形成巨大的缺口。面对缺口压力,地方政府或将重新回到依靠煤炭产业的老路,小煤窑难以杜绝;二是如何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也将考量管理者的智慧。初步估计,“国进”的国有企业的吸纳就业不足关闭小矿失业人数的20%,大量失业人员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三是“国进”比重过高,缺乏监管,在地方政府收入下降压力下,容易遭受民营企业寻租行为,进而造成部分地区煤炭生产打着国字旗,但仍是小煤窑的事实;四是资源整合造成地区资本失衡,大量民营资本从煤炭行业退出,短期内政府、企业难以注入同等甚至更多数量的资本,从而造成该产业资本失衡。据了解,目前,山西煤炭约有3000亿元民营资本退出市场,而山西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尚未拿出同等数量的资本注入,按照山西政府说法,需要“按揭”,慢慢偿付。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资源整合的关键,实际上是利益协调和平衡。利益协调不好、平衡不了,资源整合工作不可能做好。所以,要通过探索和改革创新,注重应用经济手段、市场化运作等方法推进整合。“政府只能引导,如果政府去主导或者直接参与,恐怕这个仗还是非常难打。”徐绍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