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进入第四季度,也是煤炭生产和销售旺季。为宣传推介煤炭产业,加大销售力度,近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召开煤炭促销协调会议。尽管21家参会企业当场签订了1061万吨煤炭、60万吨焦炭销售合同,但会议本身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刚刚步入产能一路高扬的新疆煤炭产业,“卖难”问题便端倪渐显。
煤炭产能高歌猛进
众所周知,新疆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区,而昌吉州则是我区煤炭的主产地,产量占全区近三分之一。全疆六大煤田中有两大煤田分布在昌吉州境内,即准东煤田和准南煤田,两大煤田预测储量为5732亿吨,已经累计探明储量2386亿吨。
昌吉州煤炭局局长韩建新告诉记者,准东煤田是我区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优势资源战略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准东煤田已进驻43家大型企业集团,已经立项的60万吨以上的煤矿项目32个,建设规模15190万吨,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规模8150万吨,目前在建项目中已经形成了年产2000万吨的产能;准南煤田也已经形成年产1000万吨的产能。今年前三季度,昌吉州煤炭产量达到166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8%。根据自治区煤炭发展规划,准东煤田在未来将会占全疆煤炭产量的50%以上。
昌吉州煤炭产能的突飞猛进正是我区煤炭产业发展的“缩影”。今年全区的煤炭产量也正呈现出“井喷”之势,前三季度,全区共完成原煤生产量594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1905万吨,增长47.15%,预计全年将完成8000万吨。
交通“瓶颈”制约煤炭销售
一方面煤炭产能“井喷”式增长,但另一方面我区煤炭销售却赶不上产能增长的步伐。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的数据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煤炭销售虽比去年同期多销售1281万吨,但库存煤炭达到66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29万吨,同比增加396%。
新疆北山矿业公司是昌吉州一家民营煤炭生产企业,年产煤炭300万吨。该公司副总经理潘智英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公司的末煤都已全部销完,块煤更是供不应求。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仅末煤就已经积压了30多吨。这两年随着疆内煤炭产能增加,公司也在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从2007年以前的200公里扩大到500公里,今年又和甘肃的用煤企业签订了40万吨的用煤合同。然而目前最让公司头疼的问题就是交通运输。
潘智英说,煤炭外运主要靠铁路,2007年、2008年铁路代办发往河西走廊的煤炭每吨价格为18元左右,而今年已经上涨到35元。在煤价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企业成本由此增加;由于运力不足,就是花钱想运也运不出去。在公路运输方面,“找车难”正困扰着企业,目前正是新疆农产品大量运输的时节,由于运煤价低,许多运输车愿拉农副产品,不愿拉煤。
北山矿业公司的难处是当下很多煤炭企业的相同处境。昌吉州经贸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昌吉州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保障乌昌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只需2000万吨,有1000万吨需要外运解决销售,目前铁路公路运输已经成为煤炭外运销售的“瓶颈”。
未雨绸缪解决供需矛盾
“随着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准东地区参与新疆煤炭产业的开发,昌吉州的煤炭产能大幅度增加,而煤炭深加工、转化项目正在落实和建设当中,昌吉州煤炭供大于求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昌吉州经贸委的这位负责人说,应当未雨绸缪,尽早研究解决新疆煤炭供需矛盾。当前解决煤炭销售的燃眉之急是政府出面协调有关部门加快铁路运力的建设,同时引导企业向我区边远和缺煤地区加大销售力度,以减少库存。
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吴甲春建议,我区应开辟一条煤炭运输的绿色通道,南疆特别是喀什地区是自治区煤炭供应的重点地区,应当对面向南疆的运煤车辆实行优先装车、优先放行、优先结算、优质服务的“四优”政策。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朱立认为,随着新疆煤炭产能的不断增加,我区应加快推进煤炭供需合同化,供需双方及时签订煤炭购销合同,是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措施。电力、热力企业及年用煤量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应与生产和安全有保障的煤炭企业签订全年供需合同,确保煤炭“无缝衔接”,供需无缺口。
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从长远看,我区必须加快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煤矿铁路专线建设,为煤炭外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抓紧煤炭深加工、转化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工作,督促现有煤矿配套项目尽快开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