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矿整合大潮下的龙盛读本

2009-10-30 09:02:29 燕赵都市报

  10月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和顺县,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路上显得有些冷清,鲜有运煤的大车经过,对于这个产煤大县而言,要在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应该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和顺这个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人口仅13.7万的小县,境内含煤面积却达1852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34.5亿吨,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大大小小的煤矿有几十个之多,龙盛就是其中之一。

  摇钱树还是烫手山芋? 3.2亿元投资龙盛

  “县上的煤矿,基本都停着工呢,没有挖煤,没有洗煤,没有运煤,空气也就好起来了。”该县龙盛煤矿股东之一老苏告诉记者,“就这样停着工,一个月的开支一点也不能少,井下通风、排水,电费,二十多个值班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就要十几万元。”

  老苏顿了顿说,“那些以前出过煤的矿,可能承受起来还好些;像我们矿三个多亿砸进去了,还没出煤就一直停着工,每天都是净支出,股东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老苏是在2008年的7月和几位浙商股东共同出资2亿多买下这处煤矿,深谙采煤技术的老苏等,充满欣喜地准备开始大干一番之时,却因为奥运会暂停施工。

  奥运结束后,他们开始了马不停蹄挖井的前期基础建设,前前后后投入又是1亿元。按照施工计划,他们原本将在今年的11月份挖出第一铲煤,届时恰好赶上采暖期,煤价按照惯例会走高,应该有不错的收益。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顺利,去年12月10日,在他们的井下工程完成过半之时,他们再次接到了停工的通知,全县的煤矿都暂停了开采。

  “虽然没有说原因,但是后来陆续传出的消息,是要进行整合,是大整合。”老苏说,他们是几年前和其他几家矿井整合而成,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

  虽然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但是老苏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相信这种产业整合是对产业、对安全、对环境都是有好处的,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接到复工通知。

  利好还是利空? 煤矿整合整合大潮袭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传言变成了事实。

  2009年的山西省煤炭工作会议上,传来了《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安排意见》。

  “山西不要带血的GDP。”今年2月,山西省时任代省长的王君初到山西就发出这样的呼声,话锋直指山西煤炭业的种种隐患。

  煤炭资源整合的号角就此吹响,今年 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决定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将由 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煤矿职工要全部培训到位。

  按照计划,到2010年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这意味着山西煤炭企业数量将减少95%。

  整合之下,今年上半年,山西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GDP负增长的省份——— 这是煤炭资源调整付出的代价。此次山西的资源整合过程被外界称为“休克疗法”。

  根据较早的政策,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必须接受整合。而此后,政策口径进一步从严:只有年产90万吨的煤炭企业才能单独成为主体并得以保留。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关死了“30万吨以下煤矿”的生产之门,却为私营煤矿主开启了一扇窗,那就是年产30万吨的私营煤矿主可以和同等条件的煤矿主整合,年产达到90万吨即可被保留。

  具体到和顺县,按照政策,全县将保主体煤矿14个,这些被保留的主体,将接受省级大型煤矿的整合,并最终获得“采矿许可证”复工生产,煤矿主届时可以选择出让部分股权,或者将全部股份转让。而如果不能单独保留的话,意味着将要彻底的关停。

  关停还是保留? 龙盛命悬一线

  在一份当地政府的重组材料中,记者看到,该镇计划保留5家煤矿,龙盛正是其中之一,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仍然存在变数。老苏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终结果,这让老苏他们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如果不在单独保留之列的话,这意味着老苏他们2亿多元接手、基建再次投入1亿元、还没有出一铲煤的煤矿,将面临彻底关停的命运。

  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老苏他们也曾经想过了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结果,乃至被关停的最坏结果。他们也曾经和离他们矿很近的一家煤矿磋商过收购的事情。结果对方出价过低,老苏等人无法接受。

  “投资一年多,净亏1亿元还多,这样的数额,谁承受得了?”老苏称,几位股东的资金,有储蓄,还有一部分是高息的民间借贷和银行的抵押贷款,“有的股东把家里的房子都抵押给银行了”。

  在老苏看来,龙盛如果能够获得单独保留的话,一切都是有转机的。“如果大型煤企持股或者收购的话,给出的价钱还是可以接受的。”老苏认为,按照省里“保大关小”的政策口径,他们从年产量、储量等方面来看,被单独保留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然而,据了解,截至目前,整个和顺县没有一家煤矿正式与国有大型煤企签约。这场整合中,各方利益的角力博弈之下,事态陷入了暂时的僵局。

  对于老苏这样的煤老板而言,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

  龙盛矿的院子里,堆着一大堆半米见方石材,这些是开挖矿井铺添用的石材,曾经带给老苏等人无限的喜悦和憧憬;旁边,“安全为天”几个大字下,矿井口大门紧锁,什么时候这把锁可以被打开,石材可以被重新运进去,老苏等人焦急地期待着。

  要收入还是要环境? 村民的两难抉择

  离和顺县城不远处的会理村,几位村民在暖暖的阳光下,在村口闲谈。

  “煤矿啊,我们村民当然是不希望关了,村里的壮劳力都在矿上干活呢,家里的主要收入都指着他们呢”,会理村的一个妇女告诉记者。

  据她讲,全村共500多人,100来人都在矿上干活,挣钱多的,家里都买了车。记者看到,村里有的人家建筑已经明显破旧,有的人家门口却停着崭新的私家车。“去矿上干活还要找关系才能去,下井的话,一个月两三千的收入”,而关系硬、能干的人,还能够买大车跑煤炭运输,“光给司机开工资每个月就三五千元,车主挣的就别说了。”

  据了解,会理村已经没有了自己村的煤矿,而有煤矿的村子,因为矿上要向村里交钱,每个村民也能按人头每年得到两三千元的分红。

  煤矿在带给这些村民增收的喜悦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环境的恶化。“谷子收了,往地上一铺,地上就是一层黑;就是淘米的时候,淘上五六遍水还是黑的”,这位妇女说,平时洗的衣服都不能长时间晾晒,否则比洗前还要黑。而煤矿开采区、塌陷区、储煤厂等等的占地,也在逐渐逼仄他们的耕地。

  据了解,目前一个机械化矿井日常开采大约需要300工人,而矿上的工人,80%都是当地村民,如果一个井口被强制关停的话,就意味着他们将悉数失业。

  “谁也知道下井采矿危险,但是不下井,靠着什么生活?”这位妇女,像是在问记者,又像是在问自己。

  “国进民退”,正确与否 山西煤炭业大整合仍惹争议

  就在8月24日,就在和顺县,山西星光煤业有限公司还曾发生一起基建矿矿井井筒口瓦斯爆炸事故,11人死亡,3人失踪,2人生还。

  “不要带血的GDP”越发显得掷地有声。

  山西省煤矿整合大潮下,这场被喻为“煤炭工业生产力变革的前奏”的改革被官方坚定不移的推进着。而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不乏争议之声。

  据有关业内人士估计,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浙商资本大约在500-1000亿元,绝大多数都是抱团出来投资的。不仅是浙商,许多煤老板都认为自己遭遇了被贱卖的命运。同时,不少经济学者也把山西的这次煤矿调整概括为“国进民退”,而这一选择正确与否,目前也正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所涉矿名及人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矿整合